
两姐妹一起演唱南音。
走进晋江东石镇塔头村双胞胎姐妹孙佳鑫和孙佳淇的家,你会发现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南音乐器,如洞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等,不要误以为这是她们的爷爷或奶奶的,这可是她们的“专用品”。南音以其优雅婉转的旋律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并陶冶着城市人文性格中儒雅的一面,同样也深深地吸引了这两个只有10岁的小女孩。
别看她们年纪小,她们已经学习南音5年了,已有多次登台献唱的经验,她们手持拍板,抑扬顿挫地唱着,虽然声音显出些许稚嫩,但是精彩的表演却使人叹为观止。在不久前举办的晋江市第五届南音大奖赛(少儿组)中,她们就荣获了小学组演唱二等奖。当然,获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小小年纪的她们对南音的坚持、学南音的天赋和领悟力。
家人支持她们学南音
两姐妹的爷爷从小就喜欢南音,但是家庭条件有限,没办法拜师学艺。5年前,当得知学校有老师教唱南音时,爷爷便想让两姐妹也去学唱这千年古乐。
老师王以莲只要教三遍,两姐妹就基本上能开口唱出来,而且配合得非常默契。两个姐妹不但长得漂亮、可爱,舞台形象佳,更重要的是她们有与生俱来的适合唱南音的音色,所以唱时让人觉得很有韵味和感觉。放假或者周末时间,王以莲老师就亲自上门教唱。每支曲子都有一个感人故事,老师都会一一讲解,课堂上学不到的丰富故事,深深吸引了这两姐妹。
5年功夫下来,年龄还小的她们说不出对南音有多深厚的感情,但她们却清楚地知道,要朝着把南音唱得更好这样一个目标走下去。当然,两姐妹学南音也得益于家庭的氛围和支持。有时学得累了、辛苦了,妈妈就会带两人去逛街、买东西“犒劳”她们,让她们放松放松。
村里的“小明星”
两姐妹6岁时,正好澳门的南音爱好者来金井南音社参观,看到她们的演出,都啧啧称赞,金井南音社的工作人员觉得她们两个是好苗子,开玩笑地说:“这两个人归我们南音社了。”
如今,只要是东石镇上小学生组的南音比赛,两姐妹都是稳拿第一的。以至于其他参赛的小朋友就会有点抱怨:“什么时候她们才小学毕业啊?这才有机会轮到别人啊!”
现在,不论是在村里人,还是在学校师生眼里,两姐妹因为南音唱得好而俨然是“小明星”。学校如果举办文艺活动,必定安排一个节目由她们演唱南音。村里如果有喜庆活动,也肯定叫上两姐妹表演一番。她们会经常到村附近的晋江古韵南音社演奏,其清音雅乐不绝于耳,使得台下观众都会竖起大拇指。她们成了家人和老师的骄傲,更成为南音这绝世天籁传播的使者。
南音是快乐学习的方式
在很多人看来,学南音必然会影响到两个孩子的学习,但她们的成绩基本上都是班上名列前茅的,在学校也是学生干部,姐姐孙佳鑫是学校的副大队长,妹妹孙佳淇是学校的文娱部长,而且她们还擅长画画、书法、演讲、舞蹈等,经常参加各类比赛。
东石镇南音社社长蔡长荣认为,学习南音不但在音乐中把唐诗、宋词、元曲等丰富的内容和知识学进去,开阔了视野,而且唱小小的一段南音,通常要记上千个音符,这就锻炼了个人的记忆力。记忆力好了,这对平时的功课学习很重要。还有,如果比较调皮没办法专心学习的小孩,也可以学习南音。因为南音是舒缓、低回的音调,音调拉得比较长,学习一段时间后,会使人变得安静,减少浮躁,会更专注做一些事情。(记者 赖小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