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学校经过短时间恢复整顿,即开始进行院系调整,并迈入较快发展时期。当时高校的中心工作是为国家培养急缺人才,科研和社会服务尚未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大学社会服务的功能逐步发展起来。高校顺应高等教育客观规律,实现了三大功能的协调发展,成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组成部分。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我国大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对于谋划高等教育长远发展,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高校科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是在学科建设和学科创新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面对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科也有分化、综合的现象,也有新生和消亡。高校主动开展学科创新,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建立新学科,为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提供良好基础。
第二是开展源头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创造新的需求,拉动经济发展。多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等学校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建设了一批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形成了具有高校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结合行业、企业、区域发展需求,与企业和地方共建一批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三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就业。大学科技园孵化培育出一大批成长较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及支撑行业技术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经过实践探索,高校支撑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了上海三区联动模式、广东省部产学研结合模式、浙江大学模式、河北太行山模式。
第四是解决一大批环保、海洋、地震、气象等社会发展领域的关键科技问题,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校科研团队,在“烟气脱硫、脱硝”等烟气净化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团队,在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抗肿瘤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等方面,解决了若干关键科技问题。
第五是服务医药卫生、人口健康、“三农”等民生科技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