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主任章依文说,每学期开学初,往往是“拒绝上学症”或“学校恐怖症”的高发时期,因为经历了一个宽松的假期和无忧无虑的日子,心理得到一定的调适,一下子要面临紧张的学校生活,这鲜明的反差造成孩子们对开学存在心理阴影。其次,老师的更换,升学和转学以后学校环境、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教学方式的改变,都可使一些适应能力较差的儿童出现“拒绝上学症”。
据国外报道,“拒绝上学症”在所有学龄儿童中的发生率约为5%,中学生的发生率为1%左右。我国学者曾经在260例情绪障碍儿童中,确诊13.8%为“拒绝上学症”。“拒绝上学症”可发生于所有学龄期,但较好发于5~7岁和10~11岁。
“拒绝上学症”的症状表现常常是上学日的早晨最明显,而过了上学时间或呆在家里,一系列症状都会消失。家长如果再次提起上学,则症状又出现。突出症状就是以各种理由推诿不去上学,或不能在学校待上一整天。
最常见的主诉不是焦虑、紧张、不愉快,而是躯体症状,如头痛、头晕、腹痛、恶心、呕吐、出汗、尿急等。正是由于这些躯体症状,导致父母带着孩子反复就医,却又难以发现任何异常,进行有效的治疗。这些儿童常伴有明显的情绪障碍或行为障碍,如特定的恐怖,情绪不稳定,睡眠异常,同伴交往障碍,胆小拘谨,过分敏感,行为退缩等。“拒绝上学症”儿童并没有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差,可在中上水平。
学业压力大并不是导致“拒绝上学症”的主要原因,但可以促使一些有发病危险因素的易感儿童发病。相反,一些学习有困难,成绩不佳,经常遭老师和同学指责的儿童并不一定患“拒绝上学症”,他们仍然愿意去学校。
面对已经有“拒绝上学症”征兆的儿童,家长要充分了解拒绝上学的原因。不要武断地认为孩子没有病,只是想偷懒、逃学;也不要粗暴地打骂逼迫孩子去上学,而要与孩子心平气和地交流,理解孩子的感受;与学校老师、同学沟通了解情况,或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子进)
责编:陈玮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