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 正文
杨七妹:烈士母亲 教子有方
http://wmf.fjsen.com 2009-06-09 16:11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虽然杨七妹文化不高,但孩子们做完作业,还是愿意给奶奶看看。

   单薄的身材,慈祥的面容, 61岁的杨七妹给人的感觉就像一缕和风。杨七妹是延平区西芹镇长建村一位普通农妇,也是南平市2008年度“十大杰出母亲”荣誉获得者,众人眼中成功的母亲。

    她的三子康建泉,多年来在普通岗位上默默奉献,曾荣获“延平区首届十佳青年卫士”称号,2007年2月8日在执行公务时光荣殉职,被省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省公安厅追记一等功。

    她的四子康建平,是村里的第一位重点大学生,曾任系里的学生会主席,已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

    杨七妹夫妻两人受到的教育年限合起来不超过5年,却培养出了两名大学生,她的育儿经,在四邻八乡传为美谈。

    教不了学习,教他们做人

    杨七妹自己没什么文化,面对孙辈的4个学龄孩子,这位朴实的农家妇女拿出子女每年给她的零花钱800元,设立了一个小奖学金,每年都给予奖励,鼓励4个上初中的孙子开展学习竞赛。

    “我讲不出什么大道理,我就是用自己的言行,来教他们怎么做人。”杨七妹说,四子康建平在高中成绩一直是学校的前3名,在参加高考的前3个月,由于忙于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成绩落到了的全年段20多名,康建平在挫折面前消沉了。得知情况后,杨七妹在周末带孩子到山上砍柴,一路上和他谈心,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高考时,康建平发挥出色,考上了厦门大学。

    上世纪90年代,在乡邻的帮助下,杨七妹家曾盖起一栋简陋的房屋。1998年夏天,帮助他们建房的其中一位乡亲也开始建房,急需人手。本来每年暑假是康建平和建泉兄弟打工挣钱,补贴学费的“黄金时间”,但杨七妹还是把子女都叫回来,她说:“别人在我们建房时大力帮助过我们,知恩回报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后来在交学费时,杨七妹只好把家里的3头半大的猪,还有12只鸡鸭,提前卖了。这个夏天,两个孩子尽管没有赚到足够的学费,但他们都收获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学会感恩,学会互助。

    这种精神在杨七妹的子女心中扎下了根。在康建泉14年的交警生涯中,自掏腰包,资助在值勤中遇到的困难群众10人2300多元。

    给不了钱财,给他们精神

    上世纪九十年代,康家的三子康建泉和四子康建平都处在求学的关键时期,当时一家人的年收入才1000多元,可光两个孩子的生活费、学费,每年就要开支3000元左右。杨七妹决定到信用社贷款,5年间,为了孩子的学业,共贷款7000多元,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孩子们先后参加工作才还清。

    为给孩子省学费,杨七妹节俭到几乎苛刻的地步,在孩子参加工作前的5年里,她没有添置一件新衣,一家人一年只在几个重要的节日才吃点肉。“我们给不了孩子太多的钱,但是精神上我们支持他们。”杨七妹说。

    三子康建泉考上大学后,有一次回家看望父母,杨七妹发现儿子消瘦了许多。在她的一再追问下,康建泉才吐露,上个月他把自己的一半饭票资助了一个浦城的同学,自己每天只吃半饱。

    得知真相的杨七妹既高兴又心疼:“我们家也给不了什么钱,你以后就给这位同学背些米去吧。”在杨七妹的支持下,这个“背米行动”一直进行了半年,直到学校老师发现后,给这位特困学生发了特别助学金。

    康建平在读高中时,家里每月就给80元生活费,在厦门大学求学期间,他每年靠当家教,为自己挣到足够的学费。

    吃不上山珍,教他们吃苦

    杨七妹始终秉承着一个朴素的观念,要让孩子们吃苦,才能培养出孩子珍惜生活的品行。

    在上世纪80年代末,4个孩子都在读书,每年新学期交学费前,是孩子们和杨七妹一起为学费而“拼搏”的日子——那就是杨七妹的“糊火柴盒”行动。当时在西芹镇的南平火柴厂有制作火柴盒的外包业务,糊一万只6元钱。杨七妹就带着孩子们加班加点地干,有一年,为糊够足够数量的成品,杨七妹带着孩子们连干了一个星期,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当她和孩子们在交学费最后一天,从火柴厂领到足够的工钱时,孩子们没有欢呼雀跃,而是格外珍惜地揣起各自的学费。杨七妹说,这一“传统”一家人坚持了好多年,直到后来家境宽裕一些,她还有意识地带着孩子这么做,让他们在吃苦中,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如今,杨七妹一家生活的境况日渐好转,但还是保持着让孩子吃苦的家风。大女儿上初中的两个孩子,一度迷上了上网玩游戏,成绩急转直下,杨七妹得知后,暑假时把两个孩子接到身边,每天带他们上山打柴,下田种菜,给他们讲当年他们的舅舅们为了挣够学费是如何的不容易。在这个偏僻的自然村,经过一个月的“非常生活”,两个孩子重新品味到生活的艰辛,懂得了珍惜,逐渐去掉了网瘾。

    “一个家庭一定要有好的家风,一个好的家风坚持下来,这个家就会有希望。”这就是一位烈士母亲的育儿经。(黄旭辉 黄云峰 倪政团)

责编:陈玮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