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田湾农贸市场内菜贩仍免费提供塑料袋 记者 钱波 摄
记者近日在上海调查时发现,“限塑令”实施一个月了,超市塑料袋用量大减。然而,“限塑令”在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却很难推行。有关人士指出,“限塑”后塑料购物袋的用量降了,垃圾袋的生产和销售势必有所增长,大量质次价廉的垃圾袋可能借机涌入市场,成为另一种污染源。
专家呼吁,垃圾袋生产也要有“环保标准”,完善法律法规是“限塑”治污的关键。
“限塑令”受阻集贸、批发市场
在浦东巨野路的一家农贸市场里,记者发现这里仍然提供免费的塑料袋。一位卖葱姜的摊主无奈地抱怨:“菜场要我们每个塑料袋收1角,可我卖一把葱,也就2角钱。怎么好意思再向人家收塑料袋钱?”
另一个推广“限塑令”受阻的地方,是上海各类商品批发市场。记者在走访福民街小商品市场时发现,偌大的市场里,没有一家摊位提供合格的“厚版”塑料袋,也没有一位摊主提出塑料袋要收费。
福民街小商品市场管理人员表示,市场并未接到上级部门的通知,不知道这里也要“限塑”。不过,他坦言,即便接到通知他们也很难贯彻实施:“其实这个问题不仅我们一家。”这位负责人表示,豫园地区大大小小的各式批发市场和七铺路等服饰市场,都没有真正启动“限塑”。
上海市经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保护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第一步约束了超市塑料袋的使用,把好了超市收银台这一关,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慢慢来做。
塑料垃圾袋被指成新污染
越来越多曾经习惯用超市免费塑料袋当作垃圾袋的市民,如今不得不开始寻找替代品,由此带来的是超市垃圾袋销量明显上升。在家乐福超市武宁路店,一次性用品专区特设了垃圾袋专区,这些专用垃圾袋大部分为黑色,价格在2元到10元不等。正在选购垃圾袋的市民高大妈说:“30只一卷的垃圾袋只售2元,一天用一只花费也不多,这样的价格我们可以承受。”
据乐购超市武夷店的收银员透露:“我做收银已经两年多了,以前垃圾袋是超市的‘冷门’商品,一周也没有几个市民来买。但现在前来购买的顾客明显增多,销售量增加了一倍多。”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垃圾袋多数不能降解。在家乐福、易买得、好又多等超市,开放式货柜上陈列着惠宜、家来纳、超能、妙洁等近10种不同品牌的垃圾袋,其中增厚型、有可降解“环保”标示的仅有一两种,但其价格高达每30只5.8元,算下来,单价远远超过普通塑料袋,所以选购的人并不多。
随着垃圾袋的热销,居民小区垃圾桶中的黑色垃圾袋渐增。在曹杨路的一个小区,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他很希望响应“环保”,但现实的情况让他有很多疑惑。既然为了环保国家对普通塑料袋的标准进行了规定和限制,那也应该对垃圾袋制定一个标准,统一规范管理。既然超市里有卖无环保标志的垃圾袋,就说明国家默认市民可以用,我们老百姓当然会选便宜实惠的,“限塑”等于限制了普通塑料袋,并没有限制不环保的垃圾袋,那么“限塑令”有何意义?
“限塑”治污关键在于完善法规
业内人士对“限塑令”的效果表示乐观。专家认为,购物袋有偿使用后估计使用量至少能下降50%。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表示,根据日、韩、法等国家的经验以及中国国情,我国实施塑料袋收费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有望减少三分之二,一次性塑料袋的回收率也将大幅上升。
有关人士指出,“限塑”以后,塑料购物袋的用量降了,垃圾袋的生产和销售势必增长,大量质次价廉的垃圾袋可能借机涌入市场,成为另一种污染源。国家虽然对塑料购物袋已经有了统一标准,但对垃圾袋目前国家并未出台专门的标准,这就为一些厂家生产价廉质次的垃圾袋留下了空间。有关部门应尽快考虑制定专门的国家标准,规范垃圾袋的生产,其范围应该包括垃圾袋的材质、厚度、规格等方面。
针对大众使用塑料袋替代产品的积极性,上海市环卫局废弃物管理处的付科长认为,限制或有偿使用塑料袋,对提高垃圾末端处置效率有积极作用。同时,他指出,如果没有合理的回收利用,塑料袋的任何替代产品都可能造成污染。例如,纸质手提袋的大量使用,会对森林资源造成浪费,尼龙袋要是乱扔,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从环卫部门角度,提高市民环保意识是治污的根本。改掉随手乱扔的生活习惯,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我们的环境会更洁净。
在浦东巨野路的一家农贸市场里,记者发现这里仍然提供免费的塑料袋。一位卖葱姜的摊主无奈地抱怨:“菜场要我们每个塑料袋收1角,可我卖一把葱,也就2角钱。怎么好意思再向人家收塑料袋钱?”
责编:陈玮
责任编辑: 余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