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六,在金湖县关工委的大楼里,总会看见一群练书法的孩子,他们大的十六七岁,小的不过六七岁。教授书法的是一位年近九旬、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孩子们渴望的目光中,他铺纸、挥毫、转瞬间,几个仓劲有力的大字便写在纸上,他就是老退休教师陈秉忠。
陈秉忠原为宝应县人,从小家境贫寒,凭着一股韧劲,他硬是练就了一手好字,十二岁便进私塾当了小先生,成了一名孩子王。
1955年,为支持金湖建设,他跟随家乡人来到这个三面环水的小县城,从此便在这里扎下了根。一晃近60年过去了,岁月的风霜已将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小伙子变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漫长的岁月中,他曾经当过文化馆长,教育局的会计等,然而最令他念念不忘的,却是希望能重返讲台,当一名教师,这个愿望竟然在退休后得到了实现。
随着电脑的普及,陈秉忠老人发现,由于电脑打字的普及,孩子动手写字能力渐渐退化,书法教材成了装饰孩子书包的奢侈品,看着作业本上歪歪扭扭的毛笔字,老人痛心不已,书法是国宝,是艺术,可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将这艺术丢了呀。为了将书法传承下去,老人开始了漫长的招生旅途。他的招生和别人不同,别人办家教,都是以赚钱为根本,而他却是以贴钱传艺为本,虽然招生广告条件如此优惠,但仍然没有人来报名。老人决定上门动员,立刻遭到儿女的反对。这天晚饭后,儿女齐上阵,共同做老人的思想工作,“您老都这么大岁数了,忙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退了休,养养花,锻锻练,含饴弄孙,岂不自在,操那么多心干吗?”听了儿女的话,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的话,我不是没考虑过,可你们想过没有,教授书法是我一生的梦想,看着孩子们将这书法国宝任意放弃,我心里不好受呀,你们能理解我的心吗?”听了老人发自肺腑的语言,儿女们只得由他去。
于是,在小区里,人们时常会看到老人拎着包,挨家挨户的动员,一遍又一遍地讲解书法的悠久历史,看到老人如此执着,几位“心有不忍”的居民被老人求生若渴的诚心感动,勉勉强强将自己的儿女送到老人门下,这样一个书法班便成立了。在老人的悉心指导下,孩子的进步非常快,在全国“双龙杯书画”比赛中,五个孩子都获得了金银铜奖牌,特别是住在小区的徐晨小朋友,原来不光字写得差,而且上课极不专心,成绩在班级倒数,之所以学习书法,父母也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谁知跟着陈老,不仅练就了一笔好书法,还改掉了上课思想不集中的坏习惯,成绩如“雨后春笋”般节节上升,乐得徐晨妈妈逢人便说学习书法的妙处。这个活广告一出,报名者蜂拥而至,由于学的孩子太多,陈老便把他们分成两个班,二、三、四年级一组,五、六、七年级一组。虽然有时忙得连饭都吃不好,但老人却越活越精神。当笔者询问其中缘由时,老人乐呵呵的说,我这一生最大的希望是能够将我的书法传于后人,看到后继有人,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由于老人书法精湛,诲人不倦,名气越来越大。农家弟子敏飞慕名而来,当他看到老人的字后,惊叹不已,为了练就一手过硬的书法,他放弃所有的休假日,沉迷与小小的一方黑白世界。即使是在上大学期间,他也不断将自己的书法作业寄给陈老,虚心请教,刻苦加上灵性,很快,他的字便有了长足的进步。后来,广州市政府招收公务员,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为他敲开了进军政界的大门。县十佳教学能手王义平老师也曾师从陈老,在屡次举行的市县基本功大赛中,凭着过硬的书画,一路上过关斩将,屡获奖牌,为学校和个人争得了荣誉。
责编:陈玮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