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不顾身,舍生取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中的这句话,深深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在灾难来临的瞬间,有多少人将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
在生死抉择的一刻,有多少人将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都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男子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
“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他自己写的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扛住生命之门。
什邡红白镇中心学校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坍塌。二年级语文老师汤宏,家里孩子刚刚六七个月。他所教的班级位于一楼,完全可以逃生,但他却选择留下来救护孩子。汤老师最后的姿势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个孩子。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孩子们幸运地活了下来,他却死在了瓦砾中。
灾难来临的那一刻,没有一个老师丢下孩子独自逃生,他们都像母鸡护小鸡一样本能地张开双翅。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老师袁文婷,一次次冲进教室抱出孩子,最终被埋在废墟下,26岁的青春从此寄放天堂。谭千秋、苟晓超、吴忠洪、杜正香……这一个个名字所代表的躯体下,是一个个获救孩子的生命。
在灾难面前,救人的本能压倒了求生的本能,这就是中国人。
四川理县通化乡卡子村党支部书记张朝军,一名羌族共产党员。地震发生后,他不顾同样受灾的家,依然伤重的儿子,立即带着干部在余震中背着纯净水抢救山里的村民。村民来报信:“你家儿子陶然不行了!”张朝军正准备询问伤情,眼前的山体突然大面积滑坡,在房屋前查看自家损失的300多名村民吓呆了,不知该向何处躲避。此时,张朝军毫不犹豫向滑坡方向人群聚集的地方奔去,边跑边喊:“莫慌,往我后面地里跑!”听到支书的声音,大家一下找到主心骨。村民安全了。没过多久,他的儿子陶然因失血过多停止呼吸。
邱光华,一个有着33年飞行史的老机长,5月31日下午,执行完运送第三军医大学防疫专家到理县的任务返回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因局部气候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飞机于14时56分失事。机上所有人员都没有了音讯。噩耗传来,我稍稍平静了两天的心又一次揪到了一起,几天前邱光华告诉我,他80多岁的老父亲和老母亲都被埋在茂县老家废墟里,第二天才被救出来,可是老邱执行任务时,6次飞行到茂县,都没有顾上回家看看。
这些人,被老百姓称为英雄。
往日,在我们的词典里,英雄的解释包括:志若鸿鹄,气吞山河。为万世开太平,彪炳千古。
现实中,在8级大地震的抗震救灾现场,这里的英雄,没有过于复杂的定义,只是那些知道自己责任所在,并坚定履行自己职责的普通人。
从汶川大地震到现在,以这个标准,我们可以找到千千万万个英雄,他们在危急时刻,站得起,扛得住,不动摇。
灾区,遍地英雄。
![]() |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