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网校> 礼仪资讯 > 正文
角色之惑与资金之困 民间环保行动呼唤发展空间
http://wmf.fjsen.com 2008-05-09 09:51   来源:半月谈    我来说两句

    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政府的事,这是一项全民族的事业。《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要“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这就是说,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助推我国环保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

    环境保护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参与

    炎炎夏日即将来临,你是否会注意把空调温度设定在不低于26℃? 2004年开始,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之友等环保社会组织发起了“26℃空调节能行动”。此后,该行动的影响逐渐扩大。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夏季室内温度不得低于26℃,使这一民间行动上升为国家规定。

    环保社会组织在倡导环保理念、开展环境监督、为环保事业建言献策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NGO(非政府组织)研究所所长王名认为,环境保护离不开公众参与,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参与。他说:“环境保护作为一种公共服务,有时候就得靠社会组织,比如干预和影响公众行为,进行日常性的污染监测,参与国际交流,动员国际资源等。”

    角色之惑与资金之困

    我国现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和“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方可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

    据中华环保联合会调查,我国环保社会组织在各级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登记率较低,大部分在单位内部登记或在工商部门注册为民办非企业,部分环保社会组织甚至未办理任何注册登记手续。

    王名认为,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环保社会组织对自己的角色定位难以把握。“追逐政府资源、追逐利润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这就容易导致非政府组织的政府性,非营利组织的营利性。”

    角色之惑已让环保社会组织感到迷茫,资金之困则使其不堪重负。

    中华环保联合会首次发布的《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报告》显示,76.1%的环保社会组织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超过60%的环保社会组织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96%的全职人员薪酬在当地属中等以下水平。

    目前,中华环保联合会正在进行第二次环保社会组织的调查,报告将在今年10月发布。负责实施调查的中华环保联合会会员组织发展与联络部部长郑庆宝告诉记者:“从我所接触的环保组织和调查已反馈的部分问卷来看,资金匮乏的问题没有得到什么改善。”

    自强与扶持,一个都不能少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孙伟林表示,要切实解决登记管理障碍,探索开通登记绿色通道。郑庆宝说:“改登记制为备案制,让热衷于环保的社会组织首先取得合法的身份,才能够谈得上发展。”

    登记注册关系生存,经费则关系发展。王名说,我国环保社会组织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突出表现是缺乏专业能力。在水污染方面,在气候变化方面,尚没有一家环保社会组织能够为公众提供专业的服务,为政府提供专业的咨询,“归根结底是由于没有钱”。

    孙伟林提出,社会组织应该“通过主动承接政府委托的职能和项目,获取财政资金的支持”。管理部门的意见与专家的观点一致。目前我国已开始试行政府购买服务,但在环保领域,这种方式仍是空白。

    “立法也要跟进”,王名进一步强调,“要为环保社会组织的活动划一条底线,告诉它们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一位基层环保组织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开展工作,必须要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否则,什么事情也干不了。”可见,只有使管理制度规范化,保障环保社会组织合法开展工作的权利,才能使其获得独立而稳定的发展空间。

    政策的扶持有待加强,环保社会组织的自强自律也不可放松。孙伟林表示,社会组织要建立健全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章程的核心地位,健全议事、选举、机构、财务、人事等各项制度。环保社会组织应按照上述要求,加强自身建设,自律自强,才能实现健康发展。(高远至)

责编:陈玮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