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礼,我懂得尊重别人了!”
谈起学礼实践,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六年十班的李文心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家里来客人时我不爱打招呼,很不礼貌,现在我懂得了应该尊重别人,对客人要热情,现在我能主动上前向客人问好,爸爸妈妈也夸我有礼貌了。”
六年一班的蔺笑晗有些调皮地对记者说:“学校的礼仪教育使我受益无穷,家人经常表扬我有礼貌了,他们为此还给我涨了零花钱了呢!”
以前,蔺笑晗说话不注意礼节,和父母说话时,不称呼“爸爸妈妈”,总是以“哎”代之,通过学校的礼仪教育后,她感觉这种说话方式很不礼貌,改掉了这个坏习惯,亲切地喊“爸爸妈妈”了,爸爸妈妈也非常高兴,感觉自己的女儿开始尊重他们了。
据家长反映,通过礼仪教育,孩子们变得懂事了,懂得尊重别人了。他们能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扫地、捡碗啊,他们开始变得有礼貌了,“爸爸妈妈您辛苦了,爸爸妈妈再见”等礼貌语经常挂在嘴边。而孩子们谈起自己的变化,也非常兴奋。“现在长辈们总是夸我嘴甜了,长大了。”六年级学生刘家良高兴地说。“以前坐公共汽车总抢座,现在我知道这样做很不礼貌,我能主动让座了。”“以前我打电话总爱‘喂喂’的,现在我能礼貌地说:‘您好!’”孩子们快乐地谈论着,他们为自己成为文明懂礼的孩子而自豪。
教养应从细节规范开始
在沈阳市实验学校五年九班,每个学生的手里都有一本特别的小册子———好习惯储蓄卡,小册子里介绍了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细节。
这是班主任王朝晖老师两年前花费了整整一个假期的时间编写的。这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近19个春秋的老教师,编写这样的小册子可谓用心良苦。“在科学技术发展瞬息万变、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发现许多家长非常注重强调知识的作用,强调智能的开发,对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却忽视了。有的孩子见老师不知问好,有的孩子在家里不懂得孝敬老人,有的孩子不爱劳动,有的孩子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近些年来孩子们欠缺的这些道德素质,我编写了这本小册子来规范他们的行为,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播下日常行为的种子,你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会收获一种命运。“以诚信为核心的做人习惯,以规则为核心的做事习惯,以创新为核心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将来立身于社会的基本素质,更是每位同学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前提。”她在小册子的前面写道。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发现的孩子们欠缺的行为规范,她总结出了孩子们必须养成的六大良好习惯:热爱劳动,保持卫生;文明礼貌,乐于助人;严于律己,自律自强;关心集体,友爱他人;信守诺言,有责任感;敢于认错,心胸开阔。
她说:“一个人的教养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一种人际交往的资源。一个人培养自己良好行为习惯要从细节开始,而细节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滴行为。当这些行为慢慢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时,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新华网辽宁频道/辽宁日报 李明 徐晓敬)
责编:陈玮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