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网校> 礼仪资讯 > 正文
第三讲:掌握交流的“非语言准备”
http://wmf.fjsen.com 2008-01-21 15:09   来源:西湖网    我来说两句

  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空间越来越大。人际交往中,具有良好表达能力者,容易让人产生亲和力。善于运用词汇并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能很快使人际交往进入积极状态。

  美国学者詹姆斯讲:"能够左右成功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你的工作能力的大小,说话的方式得不得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说话的方式",就是在语言的交流中的"非语言准备",这些"非语言准备",是为我们更好地传递信息、表达心声。

  怎样才能使自己"说"得到位?让别人愿意接受并倾心与你?掌握以下"非语言准备",将受益非浅。

  一、保持时时微笑

  在交流中经常给与对方微笑,既让人感到亲切,更能让对方获得认同感。

  二、注意倾听的距离

  人们都希望自己有一定的个体空间,根据人们所处的环境和交往的对象不同,各自所需要得空间是不一样的,准确把握各自间的距离十分重要。

  空间方位意义学研究者爱德华·霍尔认为:人交往有空间要求--界域。分四个区:

  亲密区--0--45厘米,身体可接触。

  个人区--45--1.25米身体偶尔触碰,可以观察对方表情。同事、朋友等。

  社交区--1.25--3.6米。关系比较疏远,交往的人彼此不一定熟悉。如商店、银行、宾馆、酒店的工作人员。

  公共区--3.6米以上交往双方已没特殊心理联系。

  个人空间由于不同文化、不同种族、年龄、性别、性格等,彼此间还存在各自的差异,这些特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三、身体微微前倾

  通常与人亲近,我们往往靠近对方,这是一种友好的表示。所以交流时做好前倾的准备,让对方有亲切感。

  四、目光有交流

  眼睛是心灵之窗。雨果说:人类的眼睛天生可以使人从那里面看出他的德行。友善的看着对方,特别有尊重感。

  五、及时点头回应

  点头是一种肯定的信号,因此,交流时偶尔点一下头,往往表示你对谈话的肯定,更能让对方感到你对他的理解,从而拉近相互间的距离。

  六、学会倾听

  良好的交流重在倾听。卡耐基说:"专心听别人讲话的态度是我们能给予别人最大的赞美。"

  倾听,不仅要用耳朵,更重要的是用全身心去听。

  著名心理学家弗罗依德讲:"人们都想谈论自己的心情,希望人们来倾听他们。这样不单单为能够让自己宽宽心,而且能够救自己一命。"

  上帝给我们一张嘴,两只耳朵。学会倾听,无疑对别人是极大的认可、理解与尊重。

  倾听的具体步骤为:

  停:当别人要与你交谈时,你一定要停下手中的一切,给对方以应有的重视,即使是短暂的注意,都会让人觉得你在认真的倾听,你对他的重视。

  看:正面对着对方,看着他的眼睛,与他进行目光交流,恰当的面部表情有助于激发对方与你分享他的真实感受。

  听:注意对方的语音语调,弄清他实际表达的意思及可能想要表达的思想,尤其要注意能帮助自己更好理解对方的关键词。

  说:根据以上三点,作出恰当的反应。

  交流前的"非语言准备"参照表

  我在适当的时候微笑了吗?

  我的微笑是真诚的吗?

  我的身体姿势适当吗?

  我是否注意不要交叉双臂不能摆成防卫姿势?

  我是否注意身体倾向讲话者而不是后仰?

  我表示对别人的讲话充满了兴趣吗?

  我是否做到在80%的时间里眼睛看着讲话者?

  我有没有不停地转移视线或死死盯住讲话人?

  我是否做到隔一阵就微微点头或流露出赞同的表情?

 

责编:林长春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