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2006·盛典西安”文艺演出现场
中国的礼仪在韩国、日本被继承得很好,我觉得很伤心,很忧虑。
翻开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林所选编的《中华传统礼仪格言》,记者看到的是一幅幅生动的连环画,一段段简单的文字。
彭教授说,我们是在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法传播着礼仪。“20年前,我读研究生的时候,选择的研究方向就是礼学。在体味古代礼乐思想的精深与高妙的时候,我常常感叹它在大众面前正变得越来越陌生,在中国流失得越来越严重。因此想到,能否用浅近的语言,比较系统地将古代礼仪文明介绍给大众呢?”
2004年1月1日,彭教授的这本用漫画形式介绍《礼记》、《论语》、《左传》等书中礼仪的书正式出版;2月26日,他在清华大学开设的选修课“中国古代礼仪文明”首次开讲;4月14日,他与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联手“传统礼仪文化与现代社会”讲座,面对200多名北大学子,同台论“礼”……
2004年,彭教授的梦想渐渐变成了现实。教授是否真正让当代学生重拾礼仪了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混”进了清华大学第五教学楼5201教室,也当了一回教授的学生。
教室里早早坐满了人,看上去超过了150人的选修课名额。今天的主题是书信礼仪。教授在谈到书信礼仪文化时说,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就在上面用木板覆盖起来,用绳子扎好,那个绳子就叫做“缄”。“三缄其口”中的“缄”字就是来源于此。由于穿插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小典故,所以两个小时的课上起来觉得一晃而过。
上课期间,教授还联系实际地举了一些不当礼仪的小例子,使得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教授说,有的学生给父母写信,一点儿拐弯都没有,上来就是“敬爱的爸爸妈妈,我的钱不够用了”,不好,应该先委婉问候一下,说,“敬爱的爸爸妈妈,天气暖和了,可是有的时候还很凉,一定要注意增减衣服,保重身体”等等,然后再说“我的钱不够用了”。
自由发言时,一个人文学院的女生感慨:“我学了这么多年中文,现在才发现其实我连一封信都不会写,也不知道写信原来有这么多讲究。”记者也颇有同感。
直到课堂讨论时,记者才发现来听课的还有日本、马来西亚和韩国的留学生。听说,还有一些首师大的学生们每次都要骑40分钟的车来听教授的课……
看来,教授的这门“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还真挺受大学生们欢迎的。那么,面对中学生读者,教授又想说些什么呢?
9点下课后,记者找到了彭林教授。知道了记者的身份和采访目的后,彭林教授笑着说:“很高兴能接受你们的采访,我正不知该如何让青少年朋友们更加了解礼仪呢,希望能通过你们的笔让中学生们对礼仪有个全新的认识。”
下面就是记者在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内和教授对话的摘录:
问:您觉得古代礼仪标准适用于今天吗?
答:有些人认为古时的东西全是糟粕,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古人所推崇的“让”、“敬”、“雅”……这些是永不过时的,但像下跪磕头之类的是需要摒弃。
问:您为何决定在清华大学开设这门“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课?
答:梁启超说过,大学是培养君子的地方,君子需要德才兼备,而现在有许多人是有知识,但没文化。我开这门课是为了能给学生们补上这一课,也为了给想了解礼仪的人一个机会。
问:您认为礼仪对一个民族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从西周至今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礼”是核心。民族是以文化为特征的,咱们现在过情人节、圣诞节,吃肯德基、麦当劳,穿着更是远离民族服装,如果再继续流失下去,以后当人们问你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什么样的时候,我们可能只能说“跟日本差不多”,或是“跟美国差不多”了吧。
问:您觉得我国国民现在在这方面做得怎样?
答:应该讲很糟糕。举个真实的例子,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旅行团到法国参观卢浮宫时,曾因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被工作人员勒令出场。就凭这种形象,怎么去树立国威?怎么去振兴这个民族呢?
问:您认为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答:反传统,还有西化。现在的国人,好像已经完全忘了中国自始以来的礼仪,中国的礼仪反而在韩国、日本被继承得很好,我觉得很伤心,很忧虑,中国礼仪还姓中国吗?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重拾自己的文化与礼仪。
问: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礼仪”是个很形式化的东西,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礼仪教育一定要强调修身,心中有敬、有德,否则就是走形式了。
问:现在许多学生都认为“礼仪”跟他们没什么关系,您同意吗?
答:有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现在的人不知道尊重,也不愿意尊重,将来这些中学生、大学生到社会上怎么办呀?要碰壁的,要栽跟头呀,会被人看不起的。
当被问到对中学生的期望时,教授提到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的主题。教授援引“北京2008人文奥运论坛”与会学者达成的共识,说,要展示出北京奥运会的特色,就要把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充分展示出来,围绕“人文奥运”,“我们必须充分开发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尽显东方神韵”。(赵曦 李林青)
责编:林长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