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所说的礼仪,在我国古代就叫做礼。《康熙字典》里把礼解释为“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明古代的礼是人们祭祀天地、神鬼、祖先以求造福人间的仪式。古代的礼字是这样写的:“”。后来在它的左边加上了“示”,成了“ ”。
这表明:第一,我国古代人十分重视礼仪;第二,必须严格地把礼与其他类似的东西区别开来。《周礼》中说:“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孔夫子也曾经说过,礼者,理也。由此可见,古代人把礼仪就理解为道理,讲礼就是讲理,讲礼仪就是讲道理,就是谦让、礼让之举。而这个道理不是其他什么道理,而是专指正确的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道理。因此,礼仪就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而成为定型了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中应该遵守的规矩。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礼仪的真谛。
据史书记载,我国自夏朝开始,人们就逐渐总结出了一些礼仪方式,这是我国礼仪的雏型。到了商代,礼仪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上至统治者,下至贫民百姓无不讲究礼仪。周朝时期,礼仪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制度,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在《周礼》和(仪礼》中都有许多记载。古代的礼仪,不论是奴隶制社会还是封建制社会都是纵向的,是等级制的礼仪制度,君臣、父子、长幼、男女的次序是绝对不能动摇的。此外,古代社会的礼仪还具有神秘性和迷信化的倾向,有些地方礼仪的宗教色彩也很浓厚。这些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提倡礼仪的动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对古代社会礼仪的继承必须分清良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可盲目崇拜,全盘吸收,照搬照抄。
处在当代国际环境条件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现在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所以,处在这种新形势和新环境里的礼仪修养是全方位的礼仪修养,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而且是以横向为主的礼仪修养。所谓纵向的,是指上下级服从关系中的礼仪,民主集中制中的少数服从多数的礼仪。所谓横向,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人平等,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因此,我们现在所讲的礼仪修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尊敬,这是现代社会里礼仪修养的主体,也是我们所要学习的礼仪知识的主要内容。
责编:林长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