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2月22日讯(通讯员 蔡艳华)正月初三的早上,温暖的太阳已早早照亮了古老的村庄——桂峰。百年老桂树下的空旷场地上,聚集了许多村民和游客,一场乡土“迎新春 猜灯谜”活动正在进行中。
红红绿绿的谜条被各色塑料衣夹夹在两条编织带上,迎风飘扬。编织带的一头绑在高平台的长长青石条凳上,另一头则绑在村里人立在泥地里用于晒衣服的粗毛竹枝桠上。“迎新春 猜灯谜”横幅,是请村里的老师用毛笔写的,就近贴在历经几百年风雨冲刷,凹凸不平的古民居土墙上。古老的房子配着散发墨香的古老文字,和谐的“不要不要的”。奖品摆在一张八仙桌上,有牙膏、抽纸、洗衣粉、洗洁精,还有蚝油和鸡精等。灯谜为村民量身定制,谜面或谜底均与本村有关,多为村里人名字,只要是村里人总能猜到一些,因而男女老少兴味盎然。这些接地气的灯谜百度上查不到,游客只有去猜其中一部分相关的百科题材灯谜。村里的男女老少早早就来等着猜谜和看热闹。在人群中忙碌着四位青春的女大学生志愿者,她们认真地对谜底、把谜底写在谜条上、发兑奖券、引导猜谜思路或解释分析谜底,俩小帅哥负责兑奖。猜中者面对着眼前多种奖品往往要纠结一番才做出选择。
在一旁静观、偷着乐的是我——本次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这猜谜活动,正是我心中的灯谜睡莲小花初绽,在家乡的土地上迎风摇曳呀!
我的思绪回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某个春节。那时村里人口众多,春节常有猜谜语活动,猜中者有糖果领。作为中学生的我,当时也算是个小文化人,然而根本不知怎么猜,以为猜谜跟捉迷藏一样,是凭感觉加运气蒙的呢!看人家猜中了,羡慕的不得了,认为人家好聪明呀,自己一条也猜不中,好笨!郁闷!从此,谜语如一粒有着坚硬外壳的睡莲种子,种在了我心中,并进入漫长的冬眠期。
再次接触灯谜,已是本世纪的某个春节,我和爱人散步偶遇尤溪沈城春灯。站在谜条前,小时候那种找不到思路的感觉再现。作为经历过残酷竞争的90年代高考并能略胜出的大学毕业生,按理不能算太笨吧?可是站在谜条前,我为什么如此无助?无奈呀无奈!主持人是资深谜人,看我俩兴趣颇浓,向我们讲解了几个字谜的猜射方法。我恍然大悟:猜谜语不是用感觉加蒙,还有方法套路呀!又一个谜人向我们建议:得看入门书籍,否则哪会猜呀。我又一次震惊:原来还有书可看!我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启蒙和建议如春雷催裂了在我心中沉睡了将近二十年的灯谜种子的坚硬外壳。我终于找着路标了。在新华书店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本《灯谜猜制入门》,几天通读,了解了谜语的来龙去脉、种类、谜格,了解了谜语猜制的基本方法、规则、传统扣合习惯,等等。我终于知道灯谜是什么了,如干旱的土地突然得到如注大雨,畅快感游遍全身。心中的灯谜睡莲种子,得到了合适的光照和温度,子叶破壳而出,探出了求知的嫩芽!
看了一些谜书,加入了一些谜群,经过学习,掌握一些初浅猜射技能。灯谜如莲长出了圆形的叶子。
2015年12月,三明市职工灯谜协会邀请参加灯谜年会,我惶惶然不敢参加这种高手派对。然而因对未曾谋面的、从家乡桂峰走出的谜界前辈蔡芳先生景仰已久,我还是壮胆去参加了。谜会气氛热烈,大家各抒己见,一个共同的感慨是灯谜传播力度不足,国粹后继少人。会后,蔡芳先生和我谈起了老家桂峰,他离开家乡已40年,但故土情深,说他的灯谜启蒙是在桂峰的地里田头。我突发奇想:以桂峰为题材,制作灯谜,2016年春节在村里举行猜灯谜活动!家乡桂峰因居住人口的减少,灯谜已多年未举办。春节期间在外工作的后生们大都回村,春灯活动就像漫撒兴趣的种子,也许不经意间就在一些人的心中植下了种子,经年之后也能绽放出美丽的睡莲。我的想法得到了蔡芳先生的支持。随后的一个月多,蔡芳先生创制了一百多条桂峰题材的灯谜,并斧正我的青涩谜作,于是我的20条谜作也首次进入乡亲的视野。
腊月廿七,一个热心村里公益事业的年轻人建立了由7位志愿者组成的迎春猜灯谜活动组微信群。我把谜作发给志愿者们,要求她们自己先把谜语消化了,届时能自如应对热闹场面。心底的愿望是先在这几位年轻人人的心里种下种子。活动也得到了村部的支持,村部为此次活动提供了经费。热情的志愿者们提前在村里贴出告示,在QQ和微信群里发布公告。购买奖品和活动用品。正月初三一大早,他们就来到场地挂谜条、贴横幅、摆奖品......。9点正,对奖开始,在我们刚开始挂谜条时就围着预猜的人们就迫不及待地来对谜底。不到半天,180条灯谜基本猜光,只剩下不到10条的“难题”。现场活动结束后,有人把谜条照片发到了家乡的微信群,未能到现场的家乡人又进行灯谜活动的延续。我把谜面和谜底发到家乡微信群里,让灯谜再次传播。
我心底灯谜的睡莲终于绽放,莲叶田田,莲花清香。我希望这次活动,能撒播出几颗如莲的灯谜种子,种在一些人的心头。互联网时代为灯谜种子开花结果提供了肥沃的泥土、有利的光照和温度,他们不必如我在漫长的灯谜冬眠期煎熬。愿他们带着家乡桂峰的灯谜种子播向四方,发展成成片莲田!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