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早味”?和谐味!
思明区第四十三期价值观论坛现场 吴晓平 摄
老剧场文化公园:
CBD与老厦门“和谐共处”的缩影
踩着蹭得灰白的水泥方砖,坐在竹椅上感受冬日暖阳,煮一壶沸腾的开水,慢饮一杯沁人心脾的铁观音,品尝一道道货真价实的闽南古早味小吃,一切仿佛回到上世纪的老厦门,却又真实地存在于当下——25日,“思明区第四十三期价值观论坛——和谐的味道,乡愁的表情”在厦门老剧场文化公园举行。
“古早味”,这是闽南人用来形容古旧味道的用词,也可以理解为“怀旧与乡愁的味道”。在第四十三期价值观论坛上,5名演讲者既有弱冠少年,也有耄耋老人,在他们朴实的语言里,老厦门的“古早画面”徐徐展开,古早味的食物、古早味的店铺、古早味的建筑……总之,因为无处不在的“古早味”,整个思明区充满了浓得化不开的人情味与和谐,对于习惯在都是水泥森林里忙碌奔波的人来说,这是一种珍贵的舒心与温暖。
剪纸男孩以乐:
做名安静喜乐的剪纸人
“在我所有的剪纸作品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幅‘和谐’。”25日,年轻活泼的以乐展开自己的作品说道:“心静下来,福气才能进来。我希望大家都能真诚善良,保持内心安静喜乐,这样就能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
2012年,以乐在厦门创办了“以乐剪纸艺术馆”。 如今四年时间过去,以乐已经成功举办了15场个人剪纸作品展,而且在鹭江街道的帮助下,他的剪纸作品也有了“新家”。但他仍然保持着最初的愿望:做一名安静喜乐的剪纸人。
“小小剪纸里有大大的智慧,在剪纸中,我的心里很平静,没有一点点的纷乱,只有专心致志,”以乐说,“这也影响了我为人处事,知道如何与人为善,知道怎样团结四邻,和睦共处。”
扁食人黄宝国:
一碗扁食是一种情怀
在思明区赖厝埕,有这样一个扁食店,里面的扁食已经卖了70年,十个顾客有九个老厦门,他们说,来老店吃扁食,吃的是乡愁……
究竟赖厝埕扁食店红火了半个多世纪的秘诀在哪儿?25日,扁食店第二代传承人黄宝国“揭秘”:和气生财。他说,母亲号称赖厝埕扁食嫂,从小教育他们几个孩子,顾客就是亲人,因为是亲人,母亲从不计较,甚至谁有困难,她总是要帮一把。
“一碗扁食是一种情怀。”黄宝国说,他现在精力主要用在把关面条和扁食的质量上,虾一定要新鲜,花生酱从不加添加剂,“做饮食一定要做良心事,才能守住扁食汤的‘古早味’,我才心安理得。大家好,我们也好,这就是和谐社会!”黄宝国铿锵有力地大声说道。
芋包嫂陈燕妮:
手工制作才美味
陈老师与芋包的缘分是从她嫁到了芋包世家后开始的。
芋包嫂丈夫的爷爷王朝基是厦门好清香创始人,经营饶有风味的“烧肉粽”“芋包”等小吃。作为老王家的第三代传人,2010年5月31日,芋包嫂夫妇开起了芋包摊子,开始传承老手艺。
一开始,陈燕妮以为做芋包是一件有趣的事,能每天和香喷喷的食物打交道。然而,很快她就发现要坚持一份手艺有多么枯燥和不易。不仅每天早上从6点就开始备料,还因为八市老店条件不够,经常从家里搬水,从家里接电。但让陈燕妮感动的是,即使是这样,慕名而来的客人也甘愿撑着雨伞吃着芋包,甚至帮忙洗碗。
“这么多年来,我们与市民游客都建立起信任与理解,和谐一代代传承。”陈燕妮说,“现在我的孩子还尝试将芋包速冻化,让喜爱芋包的人可以随时吃上热腾腾、香喷喷的芋包。”
海鲜哥吴小汉:
和谐氛围最重要
“八市和谐比人民币更重要!”25日,吴小汉张口的一席话,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八市,是思明区第八农贸市场,作为市场经营时间最长的商家,吴小汉并不把重心放在赚钱上,而是放在如何让八市和谐友爱的命题中。
2014年5月,吴小汉戴上了红袖标,当上了不拿工资的市场管理员和“编外协警”,从此以后,他更忙了——春节前,他带着一部分商家,凌晨时分划好临时摊位,要求小贩诚信经营;烤鸭店的机器起火,他二话不说拿起灭火器灭火,而那时机器温度已经达到3000摄氏度,随时可能爆炸。吴小汉他们还推动成立厦门首家市场调解委员会,市场的环境和治安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得到了市、区有关部门的肯定。
吴小汉说:“做生意,讲究的是以和为贵。我们只有在充满爱心和互助的社会中,才能生活得更幸福。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就是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的时候!”
讲古老人姚景良:
用尽全力传承闽南文化
经历过九死一生的80岁老人姚景良,把自己生命的“剩余价值”,用于抢救与传播闽南文化作。“做这些事很辛苦,但一定要认真做啊,70岁以下的人基本很多都不懂闽南文化了。”
正是基于这份焦虑与责任感,使姚景良老人收集整理了数百个闽南近现代故事。这些故事源头多,版本也多,他搜集、整合、校对、考证,一些生僻字尽量查字典核对,形成文字,有据可依。
不仅如此,姚景良老人也喜欢在赖厝埕讲故事,涉及方言问题就一点一点解析给民众听,顺带可以谈论许多有趣的民俗问题,说一些老少咸宜的故事。老人说,多让一个人懂闽南文化,他的价值就多一分。“我们生活在厦门,闽南文化是城市发展,人际交往的基础,要使社会更和谐,保护和传承闽南话时不待我,能够尽自己一份力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事。”
短评
厦门鹭江道上,楼宇大厦一字排开,干净整洁的墙面与蓝天、白云、海浪相互辉映,把厦门的高端精致演绎到极致。
谁又能想到,在高端现代化的CBD楼宇间,“老厦门的乡愁”依然具象存在着。
鹭江剧场曾是厦门老城区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8平方米,然而年久失修成为危房。2014年,剧场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传承历史文化的“老剧场文化公园”,老剧场的元素这里得到完美再现。公园入口处以胶片形状设置了景观橱窗,展示了电影院的放映机、摄像机、海报、电影票等道具和旧物,主景区的艺术雕塑以“放映电影的人”为题材,通过镂空的放映机表现过去的历史,实体墙瓷板烧制旧剧照表达时间的流逝,完美重现了老旧建筑,使之与新建筑相得益彰,整个街面和谐有序。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