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变好,河边成为休闲好去处
美丽蜕变:河水变清,周边村民休闲乐开怀
朝阳镇登科村内林自然村(又称内林街),是九龙江北溪水流入九十九湾的“第一村”,是九十九湾的源头。
这里,河水清澈,空气中夹带着一丝青草的清香味道。站在内林街进村的桥上,看着桥下的水流轻快地流动着,岸边新建的护栏整齐划一,随着河水向远处蜿蜒。河中停着一艘小船,岸上的绿化带错落有致,点缀着九十九湾。
岸边,一名老妇推着一辆载有孙子的婴儿车散着步。这时,一位村民赶着羊群从桥上经过,羊群一边尝着桥边的青草,一边在村民的轻轻鞭打下过桥。
虽然这一天天气有些阴沉,空气中还有一丝冬日的寒冷,但是内林街九十九湾一派青翠欲滴的景象,反倒让人觉得春天就要来临。“此前,这儿淤泥堆积,杂草丛生,河水发臭,没人敢来这里散步。”村民回忆道,如今,村民一有闲暇,就会聚集河边,闲聊、散步,好不惬意!
今年70岁的郑水金老人是九十九湾变迁的见证人。看着眼前的美景,他的思绪回到了上世纪40年代。解放前,九十九湾的水清澈得很,沿岸许多村庄饮用、灌溉都从九十九湾取水。“当时,与外界交流基本靠水路,内林街有个码头,每天船来船往,村民的农副产品如糖、粮食、龙眼、香蕉等,都通过船,沿着九十九湾,从内林出发,经过下尾张、翁建,到湘桥,再运输到郭坑、石码、海澄、港尾甚至厦门。”郑水金说,得益于物品运输交换,小时候的他也经常随父亲到郭坑、石码赶集,将自家的农副产品卖出去,又买来家里稀缺的物资。“当时内林街繁华得很,300米河道,两岸尽是街道、公园、店面。”郑水金说,当时村庄有个石料厂,运石头也会从此经过,加上石亭镇的村民都从这里下水,浦南镇、郭坑镇码头出来的船只也都经过此地,内林街无比热闹。其实,内林街以前叫翰林社,后改为内林头,正因如此繁华,才又了“内林街”的美誉。
不过,20年前,由于长期失管,内河乱搭乱盖、乱侵乱占、乱丢乱倒等现象比比皆是,一度变成农村的垃圾池、城区的臭水沟、“两违”的重灾区……于是,九十九湾水不再清澈,开始发臭,每家每户村民只好凿井水喝。“如今,随着九十九湾整治工程的开展,淤泥清理了,河道变宽了,水又变得清澈宜人,九十九湾恢复了流通,感觉又回到了以前。”说到这,郑水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现在,到九十九湾旁散步,已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
![]() |
![]() |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