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热点图片 > 正文
“三明工匠”柴烧土瓦:曾经风靡城乡的古物
http://wmf.fjsen.com 2015-12-30 09:59:21 来源: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封窑

走向环保古建筑

“赤土要人工挖,不掺杂,挑选越纯的才越好。”邱元卷在窑顶上巡视,他的妻子从摩托车后架上扛下一袋粘土,填到低洼处进行夯打。大嫂用闽南话接茬:“我们这里不像别的地方,用机器烧砖什么样的垃圾土都用。”她跟笔者算了笔账,“租牛踩土花了1000元,自家的窑离公路远找别人租也要500元到800元,一窑瓦片能烧6万片,成品率只有90%,全部收入约4万元,还没包括没有土的人要找别人去买土的钱。”

为了方便外地客户看瓦片和购买瓦片,村里在1970年代通公路后,大部分的瓦窑都集中到路边来。瓦匠们在河里捞取细沙,在山脚割茅草,在窑洞外搭帐篷,纯手工用柴草烧制的土瓦只此一处在保留坚守,用户有本地的,但是多数瓦片被德化人买走。

47岁的邱元增是村干部,闲时也跟人一起做瓦片。据他介绍,村里人以前都会做瓦,所有的收入就靠卖瓦片,有3座大山的土被取走后剥了一层皮。现在,大家惜土如金,自家地里的红土都留着自己用。

在一边的同伴调侃。1982年村里开始规模生产,1986年销售青瓦700万片,那时100片土瓦卖6元,现在卖到80元。“我们的好土都盖在了你们住的房顶上,给大家挡风遮雨做奉献。”

路边堆满了柴垛,菜地的挡墙由废瓦坯码成。一路上山青水绿,高大的马尾松和盛开着白色花朵的油茶树,密密麻麻地覆盖着山包。这里的人们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做瓦片虽然需要大量取土,可水土流失却极少发生,他们在很早以前就懂得边开采边治理,谁开采谁负责治理。

认识的高度也许源于祖先的睿智和良俗的传承。张墘有5个自然村200多户,村民清一色姓邱。他们过去是否以做瓦片为业不得而知,族谱记载是晋永嘉二年(308年)与林、陈、黄、郑、詹、何、胡等八姓,从河南光州固始县携眷入闽的。先祖邱海三因拒交苛捐杂税牵连通族,明洪武元年(1368年),百余人惨遭官府杀戮。宋度宗朝的士大夫邱七,致仕后迁张墘建河南堂,至今传衍30多代。

离开村子时,正好赶上两位外地来的客户找邱元增下订单。他们来自晋江,经人介绍后慕名到现场看瓦片。他们那里正准备修缮古建筑,需要用手工制作和柴草烧制的粘土瓦片,厚度3厘米,要普通瓦片5片那么厚。张墘的土瓦没有白点和红斑,并且不会吃水,原始的制作除了能够保持建筑的风貌,同时可以确保木头房顶不腐烂。也许,在钢筋混凝土为主导的建筑时代,只有土瓦这样的材料才能够让建筑存活得更长久,古老文化继续传承。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王超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