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阳节前后,首部由上杭县民间自编自导自演、资金自筹的孝老题材公益微电影《等不起》在上杭市民的朋友圈中广泛流传。截至昨日,视频的播放量已超过8500次。
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年轻人终日忙于工作,迟迟未帮助乡下老父亲实现去北京走走的梦想,直到父亲病后再无出行能力,年轻人追悔莫及的故事。
不少市民看过后都流下了眼泪,并表示“开始重新思考与老人的相处的模式,想要在有能力的时候多尽孝,别让老人‘等不起’。”昨日,笔者联系到此部微电影制作的牵头人兼主要编剧黄连池老人,听他娓娓道来这部微电影创作背后的故事。
剧本,源于真实故事
从《如此亲情》到《等不起》剧本的雏形是从黄连池老人这儿开始的。平日,黄老耳闻目染了许多上杭县孝老爱亲的生动事例,但同时也不乏些许“不顾父母”之声,其中的一个真实故事,深深地震动了他。
一位经商的年轻人,每天除了张罗生意,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遛狗。一日,正当他在遛狗之际,邻居匆匆忙忙跑来找他:“你母亲突然晕倒了,你快过去看看吧!”年轻人听后甚是不悦,答道:“这个月我的母亲由我弟弟负责,你去找他,别找我。”随后便继续遛狗。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曾想,这位年轻人后来竟得了肾衰竭,急需换肾,可医院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肾源。一筹莫展之际,其母悄悄找到医生,要求将自己的肾换给儿子。年轻人术后醒来,知道真相后当场落泪。
痊愈后,他痛改前非,对母亲孝爱倍加。受这一故事的触动,黄老以其为原型,写下了一部名为《如此亲情》的剧本,并找到了上杭县杭川影视制作中心的拍摄团队,希望他们帮忙拍摄成片。
但拍摄团队认为,此类故事虽然感人却不具备一般性,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经过多方建议、多次修改,本部以“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主题的微电影《等不起》应运而生。
经费,多家单位相助
工作开始后,7家单位倾囊相助,角色选定颇费周折。编剧定稿后,黄老便立即开始着手资金的筹措。恰逢重阳将至,敬老爱亲的题材备受关注。曾就职于紫金矿业、上杭县文化局等单位的黄连池老人顺势将自己拍摄敬老题材微电影的想法与各单位负责人提起。县文明办、县妇联、县民政局等3家单位听后一拍即合。
随后,县文体广新局、县慈善总会、县老年学会、紫金矿业慈善基金会等4家单位也主动加入了赞助行列。最终,微电影共筹得资金5万余元。剧本初定、资金到位,选角便成了难题。由于剧组拍摄经费有限,无力找专业演员合作,黄老便打起了自己身边人的主意。
老父亲这角色要求演员具备一定的沧桑感,但又能够在镜头前表现从容、不怯场。一般的老人家可能很难达到这个要求,黄老立即想到了相识多年的丁汉珍老人。丁老是上杭县“夕阳红”文艺宣传队成员之一,素日在宣传队里排练汉剧,表演经验十分丰富。黄连池立即与丁老联系,丁老竟爽快地一口答应了下来。
而在儿子、儿媳和孙子的选角上,剧组却颇费了些许周折。原本,黄老在自己的原单位“广泛撒网”,定下了单位里的两个人分别饰演儿子和儿媳。只是没想到,临近拍摄期,两人家中有事而退出了拍摄。万分苦恼之际,黄老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堂侄儿一家三口,也就是后来参加拍摄的黄翔、陈素琴以及他们的儿子黄子榕。
一家子共同出演的好处在于感情流露得更自然真切。黄老带着拍摄剧组来到侄儿家中拜访,剧组一致认为黄翔一家子的表现力不错,可以参加拍摄。
拍摄,历尽艰辛周折
“大家都很配合,我原单位的一位同事还自告奋勇地把她闲置的房子提供给我们剧组拍摄。我们非常感谢!”黄连池老人感慨道。这样,拍摄的资金、人员、场地等问题基本都解决了。但由于参演人员都比较业余,拍摄时间难统一,整个拍摄前后历时两个多月。
谈到拍摄过程中的印象深刻之处,黄老不禁憨笑起来:电影中有个老父亲晕倒在地的镜头。但那天,饰演老父亲的丁汉珍老人执意不肯拍这个镜头。原因是当天为农历初一,按照旧风俗,初一十五不利事,丁老认为当天“摔倒”太不吉利。黄老与拍摄团队的其他工作人员都极力劝解丁老,但始终未能说通。无奈之下,拍摄组只能在过后重新挑选日子补拍这镜头。
此次微电影的顺利拍摄给了黄连池老人信心,也激励了他拍摄更多不同题材微电影的一片丹心。他认为,上杭的微电影事业有可发展的潜力。接下来,黄老还打算广泛收集义工助人等方面的资料,筹措撰写义工帮扶类题材剧本,用更多的实际行动、以团队的微薄之力支持上杭的微电影事业。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