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文明风> 热点图片 > 正文
冬至“访糖”:福建将乐神秘的百年制糖古法
2015-12-29 10:04:50 王雄 来源:新华网

  晾晒的土制红糖成品,今年将推出粉状红糖

新华网福州12月28日电(记者 王雄 通讯员董观生)眼下,冬至刚过,甘蔗已收割,正是制糖的好时候。说到制糖,福建将乐的红糖,甜可溯古。12月27日,记者驱车来到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黄潭镇西湖村,探秘此地相传百年的古法制糖史。

据将乐县志记载:将乐明代已种甘蔗,以黄潭都为多。民国29年(1940年),全县种蔗1406.6亩,占全县耕地面积0.45%,年产甘蔗2459吨,平均亩产1748公斤。1970年后,县革命委员会发动农民种糖蔗,争取食糖自给。当年向仙游县引进“台糖134”试种339亩,黄潭公社“五七”大队试种57亩,平均亩产3000公斤。现在,黄潭镇西湖村还有“五七”制糖厂的旧址。

据当地村民介绍,冬至前后,甘蔗水分最足,甜度最好。在当地,有句俗语叫:“一种三年收”,意思是第一年种下的甘蔗种,后两年不需要再重新种就能有收成。所以砍甘蔗也成一个技术活:砍时必须往根部砍,砍得越深越好,原因在于尽量让根部少露出泥面,以保证来年甘蔗不被霜冻。

27日早上天一亮,记者就出发来到西湖村。进村时,已看到部分村民将砍好的甘蔗运至压榨点。压榨点就在村中心,村民们有些推着板车,有些拎着木桶,排着队伍等待自家甘蔗汁的“出炉”。榨蔗机是村民肖陆金在外购买的,自己通过一些小的改装,加上了一道甘蔗渣过滤层。将甘蔗洗净后,通过压榨,可在出汁口盛装甘蔗汁,凑近些可以闻到一股清香的甘蔗味。

村里的谢大娘年年都要种些甘蔗,做些红糖给女儿和儿媳。到她家时,她正在对蔗汁进行第二次过滤:“这次过滤就是将汁里面的小蔗渣通过滤布再轻筛,待会儿还有第三道‘瓢蔗屑’,第四道‘腾锅底’过滤工序。”

村中的熊师傅从小就与父亲一起熬糖,十几岁就在“五七制糖厂”当起了师傅,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他的“法眼”才能出锅冷却。他说:“熬糖要看花,水花和糖花,只有把这两花看好了,红糖的品质才能好!”水花即甘蔗汁倒入锅内,待汁煮开,锅内的水分和糖分就开始分离,水分随温度的升高而涨起很大的水花,水花爆开后就挥发成水蒸气。看水花阶段需要隔三岔五的搅动,才能让水分充分挥发。而糖花就是水分挥发后,锅内由青绿色转为金黄色,糖花不停在锅内涨起。站在锅边,一股浓浓的蜜味伴着蒸气香遍全身,这时候糖慢慢变稠,搅动的次数要逐渐增多,稍不注意,温度不均衡就会烧焦,只要有一点焦味,整锅的红糖就算废了。

熊师傅的搭档邓师傅负责看火,他说:“我也看着花,看火花,什么时候猛火,什么时候小火。”邓师傅介绍,汁入锅时要用猛火,将水分蒸发,待糖花上来,就要用大火和中火慢慢熬,最后收锅时就要小火,灭火时要用干净的甘蔗渣堵住灶口,以便下一锅甘蔗汁入锅时可以迅速将温度提升。

红糖出锅时冷却阶段要有耐心,必须要用木制产品进行盛装。如果用其它器皿装,太快凝固,糖分不会均匀分布,太慢凝固,糖分会过度挥发。

木盆装好后,还需要不停的搅动,让温度慢慢下降,待温度适中后便可打包晾干。

[1] [2] [3] [...] [8]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其它热图

思明城市义工协会迎三周年庆 表彰221位星级义工

老人进店乞讨老板端上热饭菜 网友拍下多人点赞

以爱之名拥抱吧

“最美晋安人”评选活动颁奖仪式举行

同学患病小学生种盆栽义卖 不到两小时卖光200盆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