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共享,文化更接地气
有了建盏的经验,建阳打造文化品牌得心应手。2014年,建阳宋慈研究会成立;今年4月,建本协会成立,吸纳了67名会员,并专门选出7位“建本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
建阳麻沙镇,江滨的浮翠园,迎面是尊雕塑,一位古代雕工伏案雕版,幕墙背景图凸起反字和刻书。雕塑的模板即是建本。麻沙镇党委宣传委员元晓明告诉记者,为让建本文化“升温”,镇里还策划在武邵高速路口处搞个“建本遗香图”大型石雕。
随着建阳文化品牌的重建,新的问题出现了:这些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又该如何让城乡老百姓共享,并接地气地传承下去?
“文化元素很空泛,必须先以有形的方式展示出来,加以可视化,才能共享和传承。”陈莉娜说。
在建阳主城区,朱子文化广场、宋慈亭、潭阳七贤雕塑等体现特色文化元素的城市建筑,随处可见。
“近年来的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我们也有意识地更多融入这些文化元素。”陈莉娜说。
近年来,建阳市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对当地的陈拱北故居、明代十三拱桥、崇化白塔、书林门、积墨池等一批古民居、古街、古迹等进行修复整理、保护开发,使千年文化古镇韵味更浓。
比如考亭村,历史上以朱熹晚年在此定居讲学并形成考亭学派而闻名。借助村里的考亭书院遗址及石牌坊、古渡口、树抱佛等文化元素,当地把考亭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点。今年6月,考亭卧龙湾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实现了建阳市A级景区零的突破。此外,区政府正准备建设考亭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拟投资超过10亿元。
有形展示,无形的传承
在水吉镇的建盏体验基地,记者看到了不少特意从外地赶来,玩得不亦乐乎的游客。
“早在5年前,建盏制作工艺就被编入了乡土教材,并以陶艺课程的形式在水吉小学开展。”水吉镇党委宣传委员陈毅明介绍,“如今,建盏文化课程将进一步走进建阳的中小学课堂。”
7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全国命名的首个基地——中国印刷博物馆福建印刷文化保护基地,在建阳区授牌。同日,展示建本辉煌历史的建本文化展览馆开馆。
“9月份,我们去厦门进行建阳建本文化体验表演。”建阳建本文化展览馆负责人余贤伟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有一个由6个雕刻师组成仿古刻印专业团队,按传统建阳版画的手法来创作和传承建本文化。“这其中有两个是建本的非遗传承人。此外,我们还用黑板报的形式,打进了中小学教室和课堂,效果不错。”
“宋慈的法学精神有其独特性,我们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来传承。”建阳宋慈研究会会长全祖梁说,除了建设各种宋慈标志性硬件设施,他们还通过注册宋慈商标,成立宋慈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宋慈其人、其事和其学更具象化,并加大对宋慈文化的研究,用通俗易懂来增强普通民众对其认知和亲切感。
“这几年,随着文化品牌打造的深入,城乡文化交流、互动活动、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下乡和文化进城,在建阳早就习以为常了。”叶晓华说。
文化“软实力”成为建阳县域经济发展的“真引擎”。据统计,今年1—11月,建阳区旅游接待总人数为25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20.12%,增长率位居南平市第一。
建阳区文化底蕴深厚,建盏、建本、朱熹、宋慈……任何一个代表性文化元素拎出来,都能让人眼前一亮。不过,吃老本是不行的,如何打造文化品牌,让文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老百姓的心里,建阳从重塑文化品牌入手——
记者手记>>>
文化惠民的建阳模式
不论是建盏建本,还是朱子宋慈,这些如今开始熠熠生辉的文化品牌,都是建阳当地极具特色的本地文化元素和资源。建阳文化惠民的成功及可取之处在于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并做真做实,而非虚无的空架子。有特色、富底蕴、够诚意、含金量足,这是建阳文化惠民的首要特征。
再者,打造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离不开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文化惠民要想落地生根,并且结出硕果,形成产业,一个重要的因素即是要解决好群众需求的文化元素因子。说白了,就是要懂分享、接地气。
在这一点上,建阳做得同样出色。无论是有形的文化元素展示和共享,还是无形的文化传承,抑或是互动性较强的城乡文化双向交流等,在当地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并叫好又叫座的东西。
我省不乏文化底蕴深厚、本土特色鲜明的城市,但在文化品牌塑造,文化惠民的落实上,不少地方却并不是那么亮眼。如何将这些地方本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做大做强,并反哺地方,给当地带来社会和经济双效益?建阳的做法或许可资借鉴。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