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悠希望通过新书与不同年龄层的读者分享自己的经历,并对他们有所帮助。 期待艺术不高冷而能够分享 从儿时梦想成为甜点师,到八岁那年期待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再到大学时放弃服装设计专业转读雕塑专业,并在毕业后继续进修创意文化产业课题,在蔡文悠看来,无论怎么“折腾”,自己从小到大的梦想似乎总是无法从艺术中抽离。 对于从小接触的艺术,蔡文悠说自己最初是排斥的,问及为何会选择学习艺术,她坦言,选择艺术学院并不是想要学习艺术或是成为艺术家,而是出于一种强烈的本能,正如儿时置身于美术馆中的困惑一样,她迫切想要了解自己成长的环境,“正如我想知道为何蒙娜丽莎能吸引世界各地的观者去一睹芳容”。 “直到进了美术学院,我才发现,原来做艺术是一个很难的过程。” 蔡文悠说,虽然从八岁开始,她就梦想成为像日本著名大师三宅一生那样的服装设计师,但进入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开始学习艺术后,她却开始陷入迷茫,直到与父亲探讨后转换专业,才重新又寻找到了一个努力的方向。“爸爸坚持要我学习当代艺术,因为当代艺术广纳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材质,学成以后我便可以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无论是时装,还是电影、设计,甚至是烘焙。” 虽然听取了父亲的建议,但在蔡文悠看来,在艺术学院的四年中,自己是带着些许的痛苦在继续着自己的创作。“个人创作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常觉得自己做的作品不如别人的好,而别人进步的速度也比我要快。” 面对这样的困惑,蔡文悠一直在试图寻找着答案,她也曾羡慕周遭对于艺术一直抱有“饥饿感”的同学,能够不断清晰而坚定地为创作挥洒热情,而看看自己,却总为不能创作出好作品而感到疲惫。直到后来与父亲的深入探讨后,蔡文悠才慢慢为自己的迷茫找到了答案,原来曾经与父亲一起去过很多地方,亲眼看过许多大师的作品,当中的所见所闻其实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她的创作与眼光,由此也让她对于自己的作品有了更多苛刻的要求。而这一次,父亲给予蔡文悠的建议,也是她至今难忘的,那就是“不必把一件事情看得太重,但也不要轻言放弃,要始终明确一个努力的方向”。 “我虽然不想当艺术家,但不得不承认,艺术的确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蔡文悠看来,虽然艺术创作的过程很难,但在与自己的作品“保持距离”后,往往会发现当中潜藏着许多的可能性,而正是出于对这些可能性的好奇,她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前往伦敦学习创意文化产业。在她看来,不同于父亲的艺术作品大多收藏在艺术馆中,她更期待艺术作品被分享的过程,正如此次将自己多年记录生活的文字集结成书分享给读者。而谈及如今自己的下一个梦想,蔡文悠则表示,希望如自己所写的书一样成为与人分享想法的媒介,在未来,她也想在创意产业中开拓出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在此交流分享艺术,也让艺术不再高冷,而是更加贴近社会大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