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动态 > 正文
冬至搓米时话团圆 是传承,更是游子思乡情结
http://wmf.fjsen.com 2015-12-23 10:06:52 柯竞 来源:福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福州新闻网12月23日讯(福州日报记者柯竞)冬至,在福州也被俗称为“冬节”、“团圆节”,昨日的榕城,家家户户弥漫着米时、豆粉、花生粉的香气。搓米时,摆上“土人仔”和福橘,祭拜供奉祖先……如今有些民俗正逐渐淡去,但在许多游子眼中,米时也是独属于家乡的一份冬至情结。

冬至前一晚,市民何小姐在母亲的指导下完成了米时的制作。亲自揉糯米团,搓出一个个丸子,制作由黄豆粉、碎花生、白糖、芝麻等混合而成的蘸料,这不仅让何小姐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氛围,也感受到一种文化的传承。“妈妈告诉我,制作米时的时候,桌上摆放的东西也十分讲究。要摆上红色的福橘,放上十双红纸条腰封的筷子,还有生姜和红糖,这些都具有吉祥的寓意,象征家庭团圆,生活幸福甜蜜。”何小姐说,摆盘上漂亮的“三春”装饰物,就是外婆十多年前传给母亲的,品尝滋味甜蜜的米时,同时也品味浓浓的亲情。

“过去福州过冬至很隆重,出嫁的女儿还要在冬至前晚将做好的米时带回娘家,以示孝顺。”年近九旬的“老福州”陈士雄老人回忆道,每年冬至前,他都要到洋头口附近的店铺去买“土人囝”,也就是“回进宝”。“那时洋头口附近有近20家专门制作‘土人囝’的店铺,一个才几分钱,每年中秋、冬至等重要节日,福州人家家户户都要购买,生意十分兴隆。”陈士雄说,现在“土人囝”没有了,但全家人仍会在冬至这天齐聚一堂,共庆团圆,而他每年也会在饭桌上给孙子们讲讲冬至的习俗。

在许多“90后”眼中,冬至的习俗都是由家里的老人传承下来的。“小时候都是跟着外婆一起过冬至。家里有一口石磨,外婆将生糯米和水加入石磨,磨成米浆,接着把米浆装进麻布袋,把水拧干,制成面皮,混入不同的馅制成了甜、咸口味的‘油扁’。”老家在连江的林小姐告诉记者,冬至北方人习惯吃饺子,自己在北方上学时,格外思念这一份独属于家乡的味道。

“我已经好多年没吃到米时了,每到冬至看到福州的朋友、亲戚晒搓米时的照片,只能去超市买些汤圆,借此怀念故乡。”在上海工作的陈小姐说,这些传统民俗是在外地工作的游子的思乡情结之一,虽然形式改变,但期盼团圆的精神内核会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王超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