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通志 > 正文
浙江媒体报道的柴老师发现的墓地遗址(网图)
http://wmf.fjsen.com 2015-12-18 10:32:0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浙江媒体报道的柴老师发现的墓地遗址(网图)

核心提示

“漓渚大墓,墓主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昨日,南安石井几名郑氏宗亲的微信朋友圈中,传出这样一条消息。

漓渚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在浙江经商的郑氏宗亲从当地媒体上看到这条消息后,转发给了石井的宗亲们。昨日,记者从郑成功后裔、南安石井延平王祠管委会主任郑新新的微信上看到了这则消息。

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的墓地为何会在绍兴?记者进行多方探访。

□本报记者 廖培煌 实习生 刘立峰

民国时期志书记载 郑芝龙墓在浙江

根据资料记载,郑芝龙生于1604年4月16日,卒于1661年11月24日,字飞黄(一说字飞龙),小名一官;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石井镇人,明末清初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曾击败过荷兰殖民者。

据浙江《绍兴日报》12月13日报道称,民国时期出版的志书《螭阳志》上记载“郑芝龙墓在螭峰下逃山野猪”,退休教师柴水炎经过考证,找到了《螭阳志》记载的“螭峰下逃山野猪”,就在漓渚大步村北面山上一个当地人称为“猪肉岙”的地方,走两三百米的山路后,便在一片花木丛中找到了郑芝龙墓地。

报道称,柴水炎说,郑芝龙的墓地坐北朝南,分别有牌坊、墓道、墓穴等组成,墓道近百米长。其中墓穴在抗战时期被拆掉,而牌坊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消失。现今,郑芝龙墓地成为一片平地,当地花农在上面种上花木,没有明显的遗存。

有人觉得不符常理 有人认为坟墓改迁

史载,1661年11月24日,郑芝龙及其子孙、家眷11人被清廷杀于北京柴市,此后族谱中关于郑芝龙的记载不多,其葬身之所也成了一个谜。

郑新新介绍,目前在南安水头镇的郑成功墓,安葬有郑芝龙的木主(即神主牌)及其妻遗体。

“郑芝龙墓在浙江有一定的可信度。”郑新新说,康熙三十八年,郑成功被加封为忠臣,郑经为孝子,郑氏后人也都被封官。这说明当时的朝廷已经认可郑成功的功绩,对于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态度也逐渐认可。与之相佐证的是,在广东南澳岛发现的为郑芝龙立的牌坊、江苏连云港大圣庙中有郑芝龙立的碑记等物件在清朝存在,均未被毁。

泉州一位文史研究者则认为,郑芝龙在北京遇害,但是坟墓出现在浙江,似乎不符常理。

郑新新则认为,郑成功死后受到清廷加封,且后人也封官,郑芝龙的坟墓可以“重见天日”,于是后人便寻找合适的地方迁移。郑芝龙曾长期在浙江至广东一带的沿海活动,因此坟墓改迁浙江并非不可能。

而据《绍兴日报》报道,柴水炎认为,郑芝龙被安葬在漓渚,这与选墓者看风水有关。漓渚地处鉴湖源头,有著名的兰渚山,有美丽的公式石湖,有山有水是块“风水宝地”。不少名人的墓都选在那里,如清朝兵部尚书姚启圣的墓地、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家的祖坟,也在漓渚附近一带。

[1] [2]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王超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