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诗一样生活:漆艺人隐居百年老宅 与漆相守
漆器的形很重要,同个器具,弧度变一下,味道就不同了
与漆做伴制坯上彩磨时光
大多数时候,陈如山都独自待在北峰的“汐山兰若”。老婆孩子则在福州市区工作、读书,只在周末偶尔来一下,还嫌太静。早起时窗外常常雾气氤氲,站在院子里伸伸懒腰,大口呼吸,茂林修竹环绕,潺潺水声入耳,间或鸡鸟相鸣。他养的两只狗——小白和叮当,闻声奔逐而来,跟着他绕着石板路一周,摘一些野果。
吃过早饭,陈如山就坐在长条桌前做漆器,直至下午。虽然大学学的是漆画,但陈如山坦言,自己对器形之物更为钟情。“每一个设计出来的东西,它的薄、厚、弧度,它的立体感,都值得让人琢磨。”他指着桌子上两个看起来“一模一样”的茶具说,“尤其是弧度,同样一个东西,它变一下,味道就不一样。”
漆器之所以能长久不腐,正是因其繁复的制作工艺。陈如山介绍,从制坯开始,漆器有多达上百道的工序,其中主要几个大的工序是制坯、裱背夏布、上灰、上推光漆、打磨、抛光等等。这些工序中,有的需反复多遍才能完成。如打磨,其力度需十分讲究:轻了,无法将漆的花纹显露出来;重了,则会磨去花纹,毁掉器物。“一切都要恰到好处,很考验人的审美。”
北峰的夜晚倏忽来临,温度下降得很快。陈如山捧着一碗饭站在暮气里,小白和叮当绕膝走,一块余骨忽地落下,叮当准确地衔住,摇着尾巴,像得胜一般。
![]() |
![]() |
责任编辑:王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