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云故居门前立旗杆的石柱仍在。
深秋时节,走进仙游园庄镇,但见山村小道两旁的野菊竞相绽放,清香扑鼻。
园庄镇古称“慈孝里”,自古有父慈子孝的家风、忠国爱民的传统,流传着孝子黄朝尊割肝治母瞎、清代廉吏黄庆云典当铜锣等故事。听闻黄庆云故居在霞山村,记者决定前往探访。霞山村四面环山,黄庆云的故居就在一片低矮的砖瓦民居之中。故居坐北朝南,土墙木构,远看与当地其他旧民居无异。
站在大埕回望黄庆云故居,让人诧异的是,不见大门。“故居原有大门,后被堵住。进出得从侧门走。这里还有一则故事呢。”见记者不解,族亲们说起黄庆云辞官返乡的故事。
清世宗雍正八年(1730年),黄庆云入京殿试,文章盖世,有独占鳌头之势。主考官和太监总管趁机向他索贿被拒绝,因此放出流言蜚语,皇上听信谗言,只置进士科,派他往浙江义乌当七品县令。后来世宗览阅黄庆云文章,大加赞赏,遂加升一级兼任金华府批首。上任伊始,义乌地方旱情严重,黄庆云“宁可丢弃乌纱,不能饥饿百姓”,开仓赈济灾民,百姓感恩戴德。
清乾隆七年(1742年),义乌佛堂山寺有一贪淫恶僧,害死民妇。黄庆云微服私访,掌握确凿证据。适逢其兄登云到县衙探望,恶僧获悉后,便向登云行贿白银五百两,以求解脱罪恶。黄庆云高悬明镜,判恶僧斩首,并下令将胞兄重责五十大板,退回贿款。因恶僧与太监总管为远房亲戚,黄庆云屡遭刁难、诽谤。逼于无奈,只好辞官返乡。在任时,他将俸银全部捐献给当地民众;离任时,他连路费都筹集不够,到福州时只好变卖仅有的一面铜锣,才得以徒步回家。原本家中期盼他衣锦还乡,可他却两袖清风归来,兄嫂全家大失所望。再想起之前受贿遭重责之事,其兄一怒之下,连夜着人把自家大门堵住,屋檐边锯掉,欲不让庆云回家时从大门入,也不让其在屋檐下避雨。
为官一任,清正廉洁,造福一方。义乌当地百姓特建生祠纪念黄庆云,并把县衙街命名为“庆云街”,现仍沿称“庆云路”。
“清廉,是祖先留下的一笔精神财富。”村里的一位老人说起祖先廉政故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为官不为老家及家人谋私利,赢得‘清代廉吏’之誉,是我们黄氏后代的光荣”。故居虽然破败,黄氏族亲仍然尽力维护,进士牌匾及原有的碑刻等文物都细心加以保管。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园庄镇党委书记陈光山说,当地政府已将黄庆云故居列为文保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正联合文化部门、所在镇村及黄氏后裔,规划修复故居,将故居打造成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