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苍苍的老人做起竹编来也不认输
东南网漳州11月25日讯(通讯员 何冠宏 沈乾生 本网记者 陈志远文/图)诏安县太平镇白叶村距离县城30多公里,是一个客家人聚集的边远山区村庄。但边远不一定就意味着贫困,这个大山内的村庄近年来新建了不少“洋楼”,特别是进村道路两侧全部都是三层以上的楼房,足足有数十间。是什么让大山里的村民富起来呢?那就是已经有近百年历史的竹编。
23日,笔者来到白叶村探访在当地名气颇大的“白叶竹编”。刚进村口就见到好几辆大货车停在路边,目光所及,到处都是摞得高高的竹筐、竹篓、竹篮……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把这些竹编制品往货车上装运,笔者上前打听才知道,这些竹编制品都是要运到毗邻的广东去。
白叶村是一个拥有六千多人口的山村,村里林木茂盛,竹藤资源丰富。据村里的老人讲,民国时期白叶村就有村民做竹编,那时候因为山多田少,农田种植的收入难以维持全村人的生活,许多人外出打工谋生。后来一部分在广东谋生的村民回家,同时也把竹编这门手艺带回了家乡,勤劳智慧的白叶村民充分利用村里的自然资源,另辟蹊径求发展,于是竹编就作为白叶村的传统手艺一代代传承下来。
经过数十年的传承,如今白叶村男女老少都会做竹编,大山里的竹子、藤蔓经过村民们灵巧的双手编成了一件件竹篮、竹篓、竹筐,甚至编成一些精美的工艺品。据村干部陈君胜介绍,村里在做竹编的主要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不乏老人和孩童。年逾八十的老人陈秀娇就是其中的一位,虽然手脚不如年轻时灵活了,但多年的编织已使她熟能生巧,只要有空,老人就会拿起手中的活,一如既往地做竹编,一天还能编上四五个竹篮。村里小孩子放学后或节假日也会学做竹编,作为自己平时的零花钱。
随着工艺不断成熟,竹编不仅是白叶村的传统手艺,同时也成为没有外出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据了解,白叶村每年可生产竹编、藤编产品100万件,产值可达200万元以上,村民通过做竹编每月人均可增收2000元左右。竹藤产业已经成为白叶村的支柱产业,目前村里形成规模的竹编工厂有两家,收购商有近十家,订单主要来自广东澄海、汕头等地的企业。村里头的工厂、作坊接到订单后由村民承包制作,做好的成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到达欧美等发达国家,做为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的装饰。
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近年来,当地政府部门不断加强“白叶竹编、藤编”品牌宣传营销,在发展竹篮、竹篓、竹筐等传统竹编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打造适应时代潮流的竹藤手工艺品,打造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牌。在把代代相传的独特手艺推向市场的同时,也把经济效益带回这个古朴的小山村。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