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居泉州延陵村,属黄龙吴氏一族,后徙居晋江大浯塘;身材高大,力大无穷,戎马倥偬60多个春秋,身经百战;在清政府收复台湾、统一中国的历程中,做出了卓越贡献,被康熙帝封为“威略将军”
“作万人敌”匾额高悬于大殿上方
□泉州网-泉州晚报记者 吴拏云/文 戴涵琦/图
【核心提示】
中国篮球界的“小巨人”姚明,球技非凡,家喻户晓。而清代时,战功赫赫的泉州“小巨人”吴英将军,却除文史学者外,鲜有人知。这位将军在平定“三藩之乱”、稳定东南局势的战争中锋芒毕露,屡立军功;在澎湖海战中,他作为施琅的副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收复台湾立下不朽功绩。今在黄龙吴氏龙溪祖祠中,存有康熙帝御赐其的“作万人敌”匾额。
身高八尺有余的“小巨人”
黄龙江位于晋江下游中段,古传因“黄龙三见”而得名。它东承金溪江,西连筍江,全长约3公里,“黄龙溪上祥云复”(宋王十朋诗句),是古时泉州通往南安、永春、安溪的重要水上通道。黄龙江千百年来养育着两岸黄龙吴姓十三乡的村民,唐学士韩偓寓居武荣潘山时,曾有“水侵吴甸浸晴霞”、“碧云秋色满吴乡”的诗句,可见吴姓居民在唐五代时,已在晋江沿岸聚族而居。在现今位于浮桥街道岐山社区的黄龙吴氏家庙门口有一副对联,上书“两水交流白马渡,群山尽赴黄龙村”。泉州黄龙海外联谊会秘书长吴地球先生称,黄龙族吴氏是泉州的名门望族,何乔远所著《闽书》中称黄龙乡吴氏“衣冠之族,树荔甚盛”,清代时,这族群中出了一位异人,他就是吴英。
吴英(1637年—1712年),字为高,原籍泉州南安延陵(今泉州市鲤城区浮桥街道延陵社区),后祖迁徙至晋江五都大浯塘,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以兴化总兵官衔奉旨入籍莆田,定居在黄石定庄。据《台湾外志》载:“〔吴英〕生的身高八尺有余,瘦身材,力大无穷,惯用一柄挞刀,其行如飞胜如飞马,登山过岭如履平地。”八尺身高(据专家分析,清代的“八尺”约为1.9米—2米),在当时毫无疑问称得上是“小巨人”。
祖祠内的“热河行宫”图上刻有康熙颁赐吴英的七言律诗
身经百战屡建奇功
据泉州文史学者吴乔生介绍,吴英幼时父母早逝,只身赴厦门谋生。他体格魁梧,膂力过人,时值明末清初,闽境硝烟四起,吴英遂从军报国。入伍后,吴英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康熙十二年〔1673年〕11月,平西王吴三桂发动叛乱,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先后呼应,史称“三藩之乱”。越年,耿精忠部将曾养性率军攻打浙江,清军总兵祖弘勋以温州叛应之,分路进犯宁波、绍兴,浙东形势危急。当时,吴英以都司佥事衔任浙江提标都司,他随提督塞白理抗击,取得重大胜利。康熙十四年,曾养性、祖弘勋率众十余万人进犯台州。吴英向塞提督提出应敌对策:“阳修毛坪山径,潜引兵间道自仙居袭贼后。”两军在黄岩半山岭发生激烈交战,“英偕游击曾承等冒矢石前进”,斩杀多名敌将,遂复黄岩,后又率军收复太平、乐清等县。吴英迁升中军参将。
康熙十五年〔1676年〕,贝子傅拉塔率清军抵温州城外,拟收复温州。曾养性率数万分五路夜袭清军大营。面对敌人的夜袭,吴英建议“令诸军弃营据险”,并自告奋勇率五百将士“抄伏敌后”,占据大洋山,阻其要道,与敌展开殊死之战,“身中数创”,直至黎明时分援军到达。此次战斗,“斩获无数”。紧接着又“遂贼至温州城下”,虽“铳伤马颠”,依然是奋起战斗,“刃十馀人”,“夺贼马以战”。傅拉塔赞扬他“以一身当数万众”。经过这次战役,耿氏精锐殆尽。9月,康亲王杰书率大军进入福建,耿精忠投降。吴英在平定耿精忠叛乱的战争中立了大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升任副总兵官。后又升任同安总兵官。
历代以来,从龙溪祖祠中走出的辅国良臣众多。
康熙御赐“作万人敌”匾
吴英最突出的功绩还在于为收复台湾、统一祖国所做的杰出贡献。漳州学者陈自强在《略论吴英将军在清政府统一台湾进程中的贡献》一文中指出,施琅在筹划平台的军事事宜时,非常重视将领的选拔,吴英所显示出的军事才干令施琅十分赞赏。施琅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月初一在《密陈专征疏》中,向朝廷举荐了8位高级将领,首位就是吴英:“同安总兵官臣吴英,智勇兼优,竭忠自许,可以为臣之副,尤望恩嘉奖励。”
1683年澎湖决战爆发,吴英担任征台主帅施琅的副帅,发挥优秀指挥员作用,击溃刘国轩水军,迫使郑克爽、刘国轩归降。镇抚台湾18个月,他整肃军纪,兵不扰民,条陈屯田,发展生产,还兴建书院和天妃庙,遗爱台湾,颇得清廷嘉赞,亦受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广大民众的景仰。1685年,吴英调浙江舟山镇总兵官,擢四川提督。11年后,调回福建,任陆路提督。1697年,康熙帝“诏奖英笃实而明达”,授“威略将军”。
来到鲤城区浮桥镇延陵社区的黄龙吴氏龙溪祖祠,这是一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硬山式闽南建筑,只见大门廊下有联“威略将军荡平山海,敕封提督统制蜀闽”,描述的正是威略将军吴英的事迹;另一侧还有一联“武德将军威震西域,提督学政名扬南疆”,说的是吴澧,他是明崇祯年间的进士,曾任广西提督学政、广西布政司右参议,能文能武,在南疆之地广有清誉。闲步而入祖祠,在中厅的墙壁上见到一块影雕画“热河行宫”图,旁有1712年康熙在热河行宫颁赐吴英的七言律诗一首,诗曰:“水陆封疆六十年,曾经百战驾轻船。蓬台远涉鲸鲲浪,岛屿平开烽火烟。将老偏宜立壮志,宸襟每注施恩延。波涛有作须先靖,黾勉防微截未然。”据说,康熙写下此诗后,并“命诸王以下大学士,扈从诸臣皆属和”而赐吴英,“盖追念元功,所以褒崇之者甚备”。
龙溪祖祠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大殿上方高悬的“作万人敌”匾额了。此匾中央阳刻“作万人敌”四个字,笔力遒劲,原墨宝为康熙皇帝亲笔御书。匾右上角镌刻“康熙四十二年二月”,落款处镌刻“赐提督臣吴英”六个字。匾周身饰雕龙纹,贵气十足。这块匾同样也是康熙对吴英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褒扬。在祖祠内,记者还发现一块“思勋记”古石碑,据吴地球先生介绍,此碑很早便存于祖祠中,具体年代不清。可惜“思勋记”上的字迹由于年代久远已模糊难辨,“此碑可能与吴英将军有关,但具体情况还有待考证”,吴地球说道。
吴地球先生称,黄龙吴氏将于11月24日在黄龙吴氏家庙举办黄龙吴氏一世祖礼孙公诞辰800周年庆典大会,届时,来自海内外的吴氏宗亲将齐聚一堂,研讨包括吴英将军在内的吴氏杰出先贤的光辉事迹,令先贤们垂范后世,鞭策激励族人不断奋进。“江山代有贤豪出,黄龙吴氏在不同时代,涌现过大量优秀子弟,如明代官至广西副布政使的吴昭,河南开封郑州知州吴宗周;清代湖北鹤峰知州吴焕彩,广东黄冈副将吴虎臣,大名府守备吴得升,内阁中书吴增等,他们的功绩光彪史册。”
黄龙吴氏龙溪祖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李光地为其亲撰墓志铭
吴英不仅在战场上功勋卓著,在文学上亦有建树。他著有《行间纪遇》四卷,及诗作若干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春,吴英镇守厦门时吟咏《岁首游虎溪岩》诗一首,诗云:“杓斗回寅转一年,郊游改换旧山川。桃开嫩蕊含珠露,柳发新枝舞翠烟。岐海霞光瞻日近,鹭江风暖占春先。虎溪形胜冲霄汉,砥柱东南半壁天。”这首七言律诗既描绘了春意盎然的美景,同时抒发了作者誓死保卫海疆安宁的情怀,气势非凡。
1712年吴英逝世后,康熙帝“敕部议恤,赠太子少保,给予祭葬”。李光地亲自为其撰写“诰授威略将军福建水师提督吴公墓志铭”,文称“耿之平也,公既力诸原;海氛之靖,则施侯为之主,而公实赞之。盖公所至,以功业自显,而造功于闽为尤大……”以中肯之言,对吴英一生功业加予肯定。
在民间,台湾台南老百姓祀吴英神像,称“台湾公”,并在郡东安坊建吴英将军祠,后改为吴氏家庙;在厦门阳义铺立有“荡平山海,统制蜀闽,勋崇山海,泽沛军民”牌坊,并盖将军祠;在四川成都市,至今还有一条以吴英命名的街道,叫“吴英街”;在莆田山门村,建有一座气势恢弘的吴将军墓,在莆田黄石定庄,如今仍留有吴英故居定庄堡园林;在晋江大浯塘(今灵源街道英塘社区)也建有一座吴英将军衙和一座吴英将军祠……山海留传奇的吴英,其爱国爱乡爱民的精神,将永绽光彩。
龙溪祖祠建筑雕艺精湛
“思勋记”年代久远,字迹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