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热点图片 > 正文
六旬台生的闽南文化梦
http://wmf.fjsen.com 2015-11-12 11:13:21 张辉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考上大陆博士生 热心两岸民间交流

六旬台生的闽南文化梦

  吴启腾在闽南师范大学校园。 胡婧 摄

东南网11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胡海智)10月23日,闽南师范大学“闽台音韵比较研究”的课堂上,金门籍博士生吴启腾听得入迷。这是他最喜欢的一门课。课后,他立即找来任课教授马重奇所著的《汉语音韵和方言史论》,将其奉为枕边书。

“金门多厦漳泉移民,从小我就听惯了‘南腔北调’的闽南话,对闽南文化充满好奇。”吴启腾说,探寻闽南文化是他多年来的心愿。如今,65岁的他终于得偿所愿。2014年开始,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面向港澳台招生,为台湾的闽南文化爱好者搭建了学术平台。不久前入学的吴启腾成为该校年纪最大的在读博士生。

祖地求学

去年8月退休前,吴启腾在金门当了38年中小学教师,几乎拿遍了台湾教育界的所有奖项。退休后,他本打算像大部分老者般颐养天年,顺便写本个人传记。然而,当他得知闽南文化研究院对台招收博士生的消息后,当即决定报考。吴启腾坦言,化学专业出身的自己,之所以半路出家研究闽南文化,源自从小扎根心中的闽南情结。

“小时候,父亲就告诉我,祖上是从闽南一带迁移来的。”吴启腾说,自己从小生活在金门渔村。那个年代,渔民一天的收入就抵得上公务员一个月的工资,大部分人选择出海打鱼。吴启腾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因此,修族谱、盖宗庙时的执笔大任就落到了他的肩上。这个过程中,他对闽台渊源有了更深的了解。“闽台不少姓氏、地名一脉相承,两岸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吴启腾说。

年少时的经历,激发了吴启腾对闽南文化的向往。“闽南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保存着中原文化的精华。”他说,更重要的是,让台湾年轻一代认识祖地文化,有助于培养其爱乡爱土的情操。他奉行的教育理念是,将闽南文化内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如金门的不少中药草,就是闽南先民从大陆带来的,其背后是一段闽台互动的历史。自然探索类课程,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植物,更要让其了解背后的历史文化。”

“台湾是闽南文化重要覆盖区,80%人口祖籍地在闽南。”闽南文化研究院院长邓文金表示,去年开始,闽南文化研究院开始面向港澳台招生,尝试一道研究闽南文化。截至目前,研究院已招收了3名台籍博士生。

文化交流

早在2006年,还在金门担任校长的吴启腾,就带着一帮毕业生到厦漳进行毕业旅行。当时吴启腾来漳州的目的是,“让台湾下一代与祖地有更多的连接”。如今,再次踏足漳州,他的身份转变为研究者。未来,吴启腾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探索在环境变迁过程中,闽南文化在自己的家乡金门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展现出一部生动的闽台文化史。

除此之外,他还有更为广阔的愿景:“我希望对闽南文化有更深入地了解,通过文化桥梁,推动两岸融合,缩短两岸的距离。”祖籍泉州的吴启腾是两岸姓氏交流的积极参与者。近年来,他多次跟随台湾宗亲,赴石狮祭祖。“中国人历代重视血缘,形成了慎终追远的传统,两岸姓氏同根同源,跨海迁徙,共同传承着家族文化。”吴启腾表示,近年来,两岸同姓宗亲互动虽日益频繁,但更多局限于民间的分散互动,缺乏计划与统筹。他的建议是,政府加大投入,建立协调性组织,将其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常规性活动。

事实上,闽南文化研究院成立的初衷,就是要推动两岸文化互动交流。“除了资深学者,不少岛内学生对闽南文化也颇为感兴趣。”邓文金表示,研究院每年都举办不少以闽台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活动。最新的案例是今年7月举办的“2015年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究营”。来自台湾10所高校的60多名师生齐聚漳州,领略闽南文化的魅力。“台湾师生可听取闽台民间信仰、闽南话诗词吟诵等闽南文化专题讲座,实地考察闽南文化展示馆、闽台缘博物馆、云霄开漳文化博物馆,领略闽南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邓文金说。

教育互动

吴启腾不仅是闽台文化交流的“使者”,更是资深教育专家。在台湾中小学任教38年间,他担任了24年的校长。在他看来,大陆的教育发展路径,与台湾如出一辙。“和早前的台湾一样,如今大陆学生几乎包揽了世界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机械性、应试性的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成绩,但并不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创造能力。”吴启腾说。

吴启腾对两岸教育界的热络互动感到高兴。他说,自己的求学经历正是两岸教育互动的真实写照。

“台湾学校教学理念先进,大陆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双方大可在人才培养上优势互补,尝试两岸共同办学、相互输送优质人才。”吴启腾说。 

 

责任编辑:王超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