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大陆博士生 热心两岸民间交流
六旬台生的闽南文化梦
吴启腾在闽南师范大学校园。 胡婧 摄
东南网11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胡海智)10月23日,闽南师范大学“闽台音韵比较研究”的课堂上,金门籍博士生吴启腾听得入迷。这是他最喜欢的一门课。课后,他立即找来任课教授马重奇所著的《汉语音韵和方言史论》,将其奉为枕边书。
“金门多厦漳泉移民,从小我就听惯了‘南腔北调’的闽南话,对闽南文化充满好奇。”吴启腾说,探寻闽南文化是他多年来的心愿。如今,65岁的他终于得偿所愿。2014年开始,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面向港澳台招生,为台湾的闽南文化爱好者搭建了学术平台。不久前入学的吴启腾成为该校年纪最大的在读博士生。
祖地求学
去年8月退休前,吴启腾在金门当了38年中小学教师,几乎拿遍了台湾教育界的所有奖项。退休后,他本打算像大部分老者般颐养天年,顺便写本个人传记。然而,当他得知闽南文化研究院对台招收博士生的消息后,当即决定报考。吴启腾坦言,化学专业出身的自己,之所以半路出家研究闽南文化,源自从小扎根心中的闽南情结。
“小时候,父亲就告诉我,祖上是从闽南一带迁移来的。”吴启腾说,自己从小生活在金门渔村。那个年代,渔民一天的收入就抵得上公务员一个月的工资,大部分人选择出海打鱼。吴启腾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因此,修族谱、盖宗庙时的执笔大任就落到了他的肩上。这个过程中,他对闽台渊源有了更深的了解。“闽台不少姓氏、地名一脉相承,两岸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吴启腾说。
年少时的经历,激发了吴启腾对闽南文化的向往。“闽南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保存着中原文化的精华。”他说,更重要的是,让台湾年轻一代认识祖地文化,有助于培养其爱乡爱土的情操。他奉行的教育理念是,将闽南文化内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如金门的不少中药草,就是闽南先民从大陆带来的,其背后是一段闽台互动的历史。自然探索类课程,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植物,更要让其了解背后的历史文化。”
“台湾是闽南文化重要覆盖区,80%人口祖籍地在闽南。”闽南文化研究院院长邓文金表示,去年开始,闽南文化研究院开始面向港澳台招生,尝试一道研究闽南文化。截至目前,研究院已招收了3名台籍博士生。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