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灯谜一条街 魏高鹏摄
百岁老人穿针引线 茂峰摄
“五进”重落实
今年7月16日至18日,中国伦理学会专家组一行深入柘荣县宅中乡、东源乡、城郊乡仙山等地,对该县创建“中国孝德文化之乡”进行实地考察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柘荣符合“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相关标准。
中国伦理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海滨在授牌仪式上说:“本次荣膺‘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殊荣,将为柘荣进一步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孝德文化增添新的动力。”
谋定而后动!柘荣由此走上全面打造“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的发展道路。
利用“五大平台”营造氛围。依托柘荣今报、柘荣新闻网、“长寿柘荣”微信等媒体传播平台;慈孝文化公益广告、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文化平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等经典诵读平台;在清明节、儿童节、重阳节等时节开展孝德文化教育的传统节日平台;评选表彰“道德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孝德榜样平台,共推孝德传统文化。
今年以来,柘荣县楮坪乡陆续培训了20个长期住村、身体健康、为人孝德的老干部或乡土人才,组成“草根和事佬工作室”。如今,几乎每个村都有一个“草根和事佬”,负责宣传孝德精神,调解邻里纠纷。这是柘荣县实施孝德文化进农村的工作举措之一。
开展“五进工作”夯实活动载体。通过开展孝德文化进农村,教育和引导农村群众弘扬孝道,树立良好的家风、村风、乡风、民风,形成孝道昌隆、民风淳朴的社会氛围;进社区,以“遵守公德争做文明市民,创优环境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开展以“唱道德歌曲、看孝德短片、讲慈孝道德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社区道德讲堂活动;进机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孝促廉、以廉践孝”,在广大干部队伍中形成争做孝廉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示范者;进企业,将孝德文化与诚信建设相结合,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学校,把孝德文化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课堂教学、学校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之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学生孝敬、感恩、修德、笃实的高尚情操。
不仅要“五进”,还要促成“五创”。“进农村创幸福、进社区创和谐、进机关创文明、进企业创诚信、进学校创孝心,这是推进孝德文化柘荣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同时,构筑家园孝德文化苑五大载体:即一顿孝德孝心饭,一面孝德文化墙,一堂孝德文化课,一支孝德宣讲队,一支孝德服务队。
宅中乡是该县孝德文化建设的典范。在宅中村,有一个在1997年便获评“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的人,她叫林雪玉。林雪玉的父亲青年时因家穷,娶不起老婆,后到霞浦入赘,家中留下老母亲和一位患精神病的单亲哥哥。林雪玉生于霞浦,四岁那年就被父亲送回宅中村,照顾奶奶和伯伯。不久,伯伯病逝,剩下年迈孤寡的奶奶与她相依为命。“省吃俭用、孝敬奶奶”、“火笼换电毯,让奶奶温暖过冬”……如今在柘荣各地,仍然盛传着林雪玉当年孝敬奶奶的事迹。
走在宅中乡的村头巷尾,孝德文化的标签随处可见。这里有着供奉曾经三中状元,而后弃官为母守孝的王金龙而修建的南风宫;这里有着全国伏羲教育基地——宅中中心校,作为福建省首个伏羲教育示范点,定期承办全国伏羲师资培训及伏羲暑期培训班;这里风光秀美,有着近20名90岁以上老人,中央电视台《走进乡村大世界》栏目组曾专程来到宅中,拍摄“千叟宴”,探究长寿秘诀……
宅中乡重点围绕“十个一”:即“一席酒”、“一台戏”、“一条凳”、“一公园”、“一基地”、“一座苑”、“一展馆”“一广场”、“一支队”、“一节日”,突出打造“孝德文化宅中”。同时,制定出台《关于传承孝德文化推动孝德实践的实施意见》、《关于成立孝德文化孝德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 |
![]() |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