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染工坊的植物染丝巾色彩丰富而细腻。
台湾水里蛇窑第三代窑主林国隆带来了他的柴烧茶道具。
文博会上,“台湾顶级工艺”展区无疑是整个博览会的最大亮点之一,连续数日人流如织,除了可观的签约订单之外,许多观展者当场掏钱买下令自己爱不释手的各类良品美器,也不断有参展的大陆工艺师慕名前来与台湾艺术家切磋交流。
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共携包括天冠银帽、天染工坊、水里蛇窑、金琉世代、黄金艺术品、鎏金彩绘在内的11位台湾工艺大师的顶级工艺精品亮相,工艺门类齐全,涉及木、竹、陶、石、精工、染织等。吸引众人眼球的,除了展馆的“设计感”,更重要的是那些工艺展品所散发出来的生活气息与时尚元素,连展览的现场推介,也别出心裁地以一个高雅茶会的形式,将各个类别的作品巧妙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水里蛇窑陶艺是台湾传承了三代的经典名窑。第三代窑主林国隆,是提倡恢复传统“柴烧”技艺的最早发起人之一,他的陶艺以木柴为燃料,让柴灰落在坯体上,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和朴拙的质地,产生现代窑所无法取代的审美感受。近年来,他除了创作艺术收藏品,更进而让艺术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创意设计为核心,“拉近传统与现代的时间轴”,发展陶质茶道、香道器物的生产,并且已经受到了大陆市场的青睐。
另一位学美术的工艺大师陈景林,则立志于让古老的植物染技艺重获青春。通过长达几十年的实践,他与妻子马毓秀不但掌握了民间的植物染色工艺,而且在原料来源与色彩开发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他们能够从路旁的小花、大树、枝叶、果实、花根中提炼出色彩的“黄金”,获得化学染料单一成分呈现的单调色彩所达不到的丰富层次,同时能令染色经久不退,从而解决了植物染传统工艺重回日常生活的技术障碍,又迎合了环保、有机的时尚潮流。陈景林创办的天染工坊,产品从服裝、巾帕、帽子,延伸到沙发、窗帘、寢具、室内装饰,甚至包括零钱包、筷子套、眼镜袋、名片夹等,都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真正实现了让传统“活”在当下。
把台湾工艺大师们带到厦门的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成立于台湾南投县草屯镇,一贯把推动台湾工艺之“传承、生活、创新”作为核心理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心主任许耿修表示:“这次带来的东西我们比较强调重视品牌,重视环保,重视黄金人口,就是65岁以上的人,让他们使用的时候感到方便。”谈到海峡两岸在工艺传承与文化创意方面的交流碰撞,许耿修认为,“台湾由于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步比较早,观念也比较新,我们也很希望把这些观念带过来跟大陆朋友一起分享,互相切磋,一起合作,能够一同面向整个世界。”
![]() |
![]() |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