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内的精美木雕。
故居一角
故居外全景
座谈会现场
出生于宁德古田的林耀华,是当代中国重要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他对复兴“闽学”有着怎样的意义,如何挖掘和打造好林耀华“金翼文化”?近日,来自世界各地的150余位专家聚集古田县,在林耀华学术座谈会上畅所欲言。
人类学的“坐标”
熟悉人类学的人,必知道“古田黄村”这一地名,即今天的古田县黄田镇凤亭村岭尾自然村。这是当代中国重要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林耀华的故乡,也是他的人类学著作《金翼》一书的取材地。
近代中国,被西方枪炮打开大门,被迫进入了全球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开始睁眼看世界。1910年出生的林耀华,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晚清以来,得对外开放之先气,这里涌现出许多学贯中西的学问大家,林耀华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杨毅周说。
林耀华离开家乡古田后,在燕京大学完成了本科和硕士学业,然后赴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求学,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在美期间,他以自己1936年和1937年在家乡的两次田野考察为基础,融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人类学的学术思想,以小说体裁撰写出版了《金翼》一书。
《金翼》以黄村两个普通汉人家族的兴衰沉浮为线索,细致入微地刻画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福建乡村及其周围世界的农业、商业、政治、宗教、民俗等所构成的动态图景。
“引人入胜的故事加上别具一格的小说体写作形式,使得《金翼》一经出版便引起了美国社会人类学界的关注,当地知名期刊纷纷作出评论,认为其为西方世界提供了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景军说。
1941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林耀华毅然放弃美国的教职,回到祖国。他不畏艰险,深入中国乡村最基层和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完成了《义序的宗族研究》《凉山夷家》《中国原始社会》等著作。
“这些研究和实践,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开山之作、奠基之本。在60多载的学术生涯中,林耀华培养出一大批知名的民族学、社会学和考古学的科研与教学等方面的栋梁之材,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延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杨毅周说。
引领作用仍在发酵
林耀华身后,其学术成就对于学界的影响、对于后人的引领作用仍在发酵。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的宋雷鸣,是林耀华大弟子、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庄孔韶的学生。秉承林耀华和庄孔韶对田野工作身体力行的精神,最近他正走访金翼之家(凤亭)、古田县及闽江流域做调研。
“林先生在他手写的‘治学之道’中提到,把种子埋进土里,将知识传给后人。” 宋雷鸣说,最近在本地调研时,他发现地方社会的各类“种子”不断被播种和收获:金翼之家的后人们传承的家族智慧在农业和商业等不同场景中的出色表现;林氏宗族几十年来不间断地对祖源地的寻找;闽台两岸大学生对“中国凤亭”的社会调研;各级政府对金翼之家的修缮和对“金翼文化”的重视;学术机构、企业和媒体等相关单位的介入等等。
哈佛大学亚洲中心主任亚瑟·克莱因曼教授也是深受林耀华影响的人类学家。20世纪60年代后期,正在台湾工作的亚瑟·克莱因曼第一次读到《金翼》,那时他刚刚开始研究医疗人类学。
“我认为它对中国家庭结构及其纠纷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甚至连它虚构的情节也能引起我的共鸣,因为它让我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了人们的生活和历史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早期,克莱因曼在哈佛大学学习人类学期间,他的老师约翰·佩尔泽尔教授又让他阅读了《金翼》,因为老师认为,书中仔细地描绘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和情感,作为一个人类学家兼心理医生,这本书具有重要的意义。
出于同样的理由,克莱因曼在他的课程“深刻的中国”中,多次向他的学生讲授《金翼》,并在课程中分析和检视了中国所经历的道德和情感变革。
耀华精神的“回归”
座谈会上,回到故乡,林耀华之子林宗成感慨万千:“一百多年前,先父诞生在这块土地上,古田的山水养育了他,《金翼》成为人类学名著首先是其饱含着家乡父老乡亲的血脉。这次大会的召开,表明了‘金翼’模式研究地方传统文化的思想在家乡得到认可。”
目前,在古田县,林耀华金翼故居、博物馆、会议厅、金翼著作纪念碑、金翼公园和道路的修缮及兴建工作已顺利完成,故居博物馆也完成了初期布展。
今年8月一个炎热的午后,庄孔韶坐在正在修缮的林耀华故居厅堂,见到有一位古田农村的母亲领着她的初中女儿步行来参观,站在祖堂阅读林耀华先生功成名就的说明词。
“我当时就觉得,这座‘金翼之家’已经开始起到了青少年乡土认同的作用。”他说,今后,“金翼”新居和林耀华著作纪念碑,无疑是古田人新的乡土情怀和文化象征。
台湾成人及终身教育学会理事长黄富顺说,目前福建省正在大力推展美丽乡村建设,台湾也在大力推进农村再生。但当前乡村面临人口外流与老化,文化保存与创新不足等问题。就乡村社会发展而言,林耀华著作中所描述的乡村社会状况,仍提供了不少今日我们在乡村社会建设上的参考。
为了传承、发扬好林耀华留下的文化遗产,省人大代表陈宜安建议,应打造“金翼文化”品牌,并以此举扩大福建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拍摄金翼影视片、召开金翼论坛、推广金翼经典阅读。“尤其是把《金翼》拍摄为影视片,集中地向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展示福建的历史文化风采,还可成为福建籍华人华侨怀乡恋旧、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寄托。”
![]() |
![]() |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