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高歌,唱响文化参与意识
秋夜的泉州威远楼,依然热闹非凡。
这些天,泉州各地的剧团、艺术团、表演队在这里轮番登场,高甲戏《三姓奇缘》、梨园戏《红丝错》和《南音专场》等节目让观众大饱眼福。除了专业院团,当地各县市区的民间剧团也纷纷粉墨登场,为市民献上一道道精彩的文化盛宴。
威远楼地处泉州闹市区,周边有中山公园、西街、东街、中山路,是泉州文化活动的聚集地之一。这里是“唐宋泉州州署地址”,城楼底层系泉州文物胜迹陈列馆、泉州鲤城墨龙艺术馆和泉州静鹤斋画室的所在地。旁边的正金门文化馆,是具有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意义的窗口。
作为泉州市的文化地标,威远楼的文化惠民活动长年不断。登台亮相的除了各专业院团,更多的是活跃在泉州城乡的民间剧团和艺人。舞台上,泉州梨园戏老艺术家张贻泉正在讲梨园戏中的经典曲目《王十朋金钗记》。他在台上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张贻泉老人告诉记者,从2013年起,威远楼即推出具有闽南传统习俗的“古楼讲古”,今年推出的是陈三五娘故事会讲古大赛。“每天傍晚还没开场,这里的一排排椅子早已被戏迷们抢占光了,后面来的只能站着看。”张贻泉老人说,这次大赛吸引了数百位专业和业余人士走上舞台,给数万观众带去了欢乐和笑声。
在泉州惠安县莲峰村有个远近闻名的“莲韵”南音社。每到周末,这里总能传出悠扬的丝竹声,大家在一起唱南音、学南音,其乐融融。莲峰村村支书陈永祥介绍说,“莲韵”南音社是2014年3月成立的,成员大多是年轻人,其中不乏中小学生。“我们正积极争取把南音引入村小学作为乡土教材,让更多孩子学习传承南音,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后继有人。”陈永祥这样说。
“泉州是我国的‘戏曲之乡’‘木偶之城’‘南音之都’,拥有近千个专业和民间剧团。”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庆宗说,这支文化队伍再加上成千上万的业余爱好者,构成了当地文化大舞台的主力军,在他们的促进和带动下,泉州的文化活动参与度非常高。他介绍说,仅去年的文都活动年,泉州各地就举行了280多场重大文化活动,2万多场群众文化活动,100多场县域文化特色民俗活动,吸引了上百万人次参与。
海丝公园,铸就文化建设意识
在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百崎湖区域,远远就能望见一座白色“帆影”雕塑。这是即将在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开幕期间开园的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的主雕。
这个公园以公共艺术形式演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展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创作和文化精华。陈庆宗说:“海丝艺术公园亚洲园不但凝聚着艺术家和设计者们的心血,同时饱含每一位建设者的勤劳与智慧。”
为晋江五店市古建筑群修复带班的许文彬,是这座古建的营造技艺指导。他告诉记者,这座建筑里的两堵山墙采用的是从古旧建筑拆迁下来的古砖石,建造面积刷新了泉州市单体出砖入石面积之最。而建筑正面有上扬弧度的圆形镂空钢结构是施工难点,技术工人们会商了一次又一次,终于做出设计图的效果。
“红房子”现场技术负责人黄旻弘说,因为工匠们对闽南传统建筑有深入了解,施工过程中,对个别细节进行了改进提升,最终效果比设计效果图还棒。“比如原本的设计中,钢结构柱子在二层楼板会穿过木格栅。工匠们在施工过程中觉得还有更好的方法,经过仔细研究,大家改进了钢结构柱外延方案,实际视觉效果超过了原来的设计。”
亚洲园的广场地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地图铺装。由花岗岩石板材拼就,其中海丝沿线国家的名称等还需要在地板上镂空并填入彩色石条。行走在这幅气势宏伟“海上丝绸之路”地图上,千百年来的历史风云扑面而来,令人心驰神往。这一“杰作”是由数百位来自惠安的工匠精雕细刻完成的。工匠许进强说,大家对工程要求十分严格,即使地图拼装有1毫米的平整度差异,都会自觉返工重做。“我们能亲身参与家乡的文化盛事,是莫大的荣耀,一定要增光添彩,决不能丢脸抹黑。”
![]() |
![]() |
责任编辑:王超 |
- 2015-11-06福州市台江区举办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
- 2015-11-06在“海丝”起点 与文化干杯
- 2015-11-06传播泉州文化 亚洲艺术节临时邮戳等你来珍藏
- 2015-11-06福州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大会
- 2015-11-06榕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017年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