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操作提线木偶
“最精致的陶器,要用最安静的心赏玩,一首精妙绝伦的闽南曲子,希望您边听边欣赏,必然恰似浑然天成,更得瓷之妙,曲之魂!”《扬子晚报》首席记者董婉愉在泉州德化采访活动的报道中,用如此优美的语句开场。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德化是千年古瓷都、“中国瓷都”、“世界陶瓷之都”。10月28日—30日,“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全国晚报社长总编记者走进世界瓷都德化采访活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家晚报的社长、总编、记者共80多人,走进泉州和德化,参加 2015年首届中国陶瓷电商峰会,采访德化陶瓷企业、制瓷大师和泉州“海丝”遗迹,寻访“海丝”历史文化和德化陶瓷历史文化。
欣赏千姿百态的陶瓷
“文都”泉州和“瓷都”德化,在采访团成员们的眼中,变成了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事物:是一件精美的陶瓷作品,是陶瓷大师说出的一句话,是泉州少林寺虎虎有生气的武僧表演,是海交馆里面一块写满外国古文字的碑刻……
流传千年的陶瓷作品,闪耀在其身上的,不只是时光,更是世世代代德化陶瓷人的心血和技艺。德化县陶瓷博物馆以德化陶瓷的历史发展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当地陶瓷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色、代表作品。德化县博物馆藏品丰富,特别是博物馆镇馆之宝——“瓷圣”何朝宗的作品《文昌帝君》和《祥云观音》,吸引着大家认真细看,研究其艺术过人之处。
参观采访记载多元文化的碑刻
古龙窑窑火燃烧不熄,互联网把陶瓷送到全球。月记窑、洞上陶艺村、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瓷客部落众创空间)、恒忆陶瓷,每一个采访点,都以其或古老、或新生,或文化、或商业的角度,为德化陶瓷做出具有个性的呈现。恒忆陶瓷采取了“地域品牌大师”新型模式,在全国拥有300多家加盟商,根据不同地域文化而研发设计不同的日用、工艺和家居陶瓷。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晚报人,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钟爱的产品。采访团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了解发展模式,观赏陶瓷作品,挖掘产业发展经验,并亲身体验手拉坯、陶瓷彩绘等制瓷环节,感受制瓷的苦和乐。
为大师技艺所折服
代代相传的陶瓷人,把祖辈的技艺,融入自己的血液里。埋藏在戴云山脉下的瓷土,经过灵巧的双手,幻化成一件件流光溢彩的陶瓷。邱双炯、柯宏荣和陈桂玉、苏献忠、陈明良、陈仁海、连紫华……陶瓷艺术大师的手里,不仅有德化,更有世界。在继承传统捏、塑、雕、刻、镂、推、接、修“八字技法”的基础上,大师们从其他地方、其他艺术汲取养分,融会贯通,不断传承创新。采访团成员与大师们面对面品茶论瓷,从如何鉴赏一件陶瓷作品谈起,深入到艺术的本质……如同一次陶瓷艺术的鲜活讲座,交流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采访记录少林“二指禅”
“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是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谱写的传奇。全国各地晚报的社长、总编、记者徜徉在泉州特色文化中,采访海丝遗迹,品读多元文化宝库。在古船陈列馆里,宋代古船不仅见证了宋元时期泉州“东方第一大港”的盛景,更是中外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以海外交通史为专题的博物馆,设有泉州海外交通史陈列馆、泉州宗教石刻馆、泉州伊斯兰文化陈列馆和中国古代船模馆等展馆,以丰富而珍贵的海外交通文物,诉说着刺桐港的兴衰。
陶瓷文化处处“飘香”
南音、木偶、茶道、香道,散发着浓浓的泉州闽南文化气息。采访团走进源和1916刺桐里,听南音、看木偶,喝铁观音茶,体验香道。“80后”艺术家蔡雅艺带来渺渺南音。茶与香交融中,优雅的唱腔仿佛把大家带回到当年泉州古城的繁华里……□泉州网-泉州晚报记者庄建平 张九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