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非遗体验展馆吸引市民眼球。
文博会期间许多市民对古埙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浓厚兴趣。图为老师正在向市民传授古埙吹法。
核心提示
“近城烟雨千家市,绕岸风樯百货居”——作为厦门市最古老的城区,思明区经过600年的风烟氤氲和商业文明的滋养,沉淀出了无比厚重的文化资源,也为思明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着无穷的后劲与潜力。
2日,为期四天的第八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闭幕,借由这股“东风”,思明区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强势,不仅将文化产业和“互联网 ”、旅游业跨界融合,还以组展促招商,共签约项目11个,签约额为17.24亿元人民币,5300万美元,总计约合20.6亿元人民币,比去年的14.32亿元增加6亿元。
思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止于此。统计数据显示,该区目前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共有188家,占全市比重56%,入选市级重点文化企业50强的,占全市72%;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总额124.62亿元,居全市各区第一位。这艘“文化资本巨舰”正朝着一个横贯两岸、连通国际的文化交流大平台迈进。
非遗文化再创业
释放产业创新活力
“创新是拓宽蔡氏漆线雕未来之路的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在文化产业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平深沉地说。
厦门漆线雕是首批获得国家级、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民间传统技艺。作为该项技艺政府唯一认定的保护、传承的责任单位,蔡氏漆线雕积极创新,在制作上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融合,衍生出了不少新的图案和创作方式,其作品的新颖独特、产品的精美别致深受行家们的赞赏和消费者的青睐。截至2014年,蔡氏漆线雕共有59件新作品获得国家版权登记保护,也是福建省唯一一家漆线雕作品拥有版权保护的。
张学平说,蔡氏漆线雕作为海峡两岸文博会的分会场,如今走过了8个年头,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个平台熟知了漆线雕精品。“今年8月,我们就先行到台湾进行了11天18场的漆线雕巡展,受到了宝岛同胞们的极大关注,这也是为文博会的正式开场预热。”张学平笑说。
思明区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全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15 个门类 34 种类。如何探索创新模式开展非遗活动,使之得到传承是思明区近年来不断思索的问题。
今年文博会,思明区除了邀请获得国家级和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蔡氏漆线雕参展外,还在“思明馆”设置了南音、古埙、古琴、龟糕印、鼓浪屿馅饼等非遗项目,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渠道化,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界融合。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成常态。为此,思明区以省级非遗项目,延平郡王习俗为依托,成功举办了七届郑成功文化节,被国台办、文化部列为重点对台交流项目,推动两岸同胞在民间信仰、学术、文艺、经贸等领域,进行自发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两岸同胞骨肉情缘;长期开展非遗项目进养老院、社区、校园、公园展演活动,在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里展演南音、歌仔戏、布袋戏等非遗项目,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文化巨头拓思维
互联网思维成共识
坐落于南湖公园南门一处5000平方米的幽静地段的张雄书画院,是福建省唯一一家拥有自媒体的书画院。该书画院旗下的“张雄艺术网”采取与多地合作的模式开设分站,将地方的艺术活动有效进行资源整合,推动当地艺术文化的发展。近年来,已有上万名中国美协会员加入张雄艺术网艺术家官网,影响力逐步扩大。
更妙的是,“张雄艺术网”如今已成为艺术界的“淘宝网”,买家可在艺术网的在线商城平台与艺术家直接交易。此外,该网站还设有在线拍卖、拍品征集等板块,可与张雄书画院举办的拍卖同时进行,并与商城交易品有机对接,形成专业一条龙服务,这在中国艺术品电商市场也屈指可数。
今年文博会期间,张雄书画院“线下”门庭若市,而“线上”则打造了“每天都是文博会”的盛况,单日访问量就可达500多万,仅三天线上交易额就近千万。
近年来,思明区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特色化道路,突出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两大主攻方向,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金融等产业的“跨领域”融合发展。
许通海,是微雕作品被收藏于国家级堂馆最多的艺术家,是至今唯一获得寿山石微雕作品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他所创办的君巍艺术园是“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分会场,是中国微雕文化园区的示范点。该艺术院不仅执着于微雕的文化传播,更运用园区6000平方米的草地上的天赐奇石、人赋妙意、文景相融等迷人景观,发展婚纱摄影拍摄地。
今年文博会,思明区参展数创下历史新高,是去年的2.5倍。展位涉及工艺艺术品、创意设计、数字内容与新媒体、文创旅游、非物质文化五个领域,以数字内容与新媒体、创意设计居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思明区“互联网 ”的良好发展势头及创新后劲。
在此基础上,接下来思明区将持续在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文化 对台”“文化 会展”及“文化 创意”等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文化与各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
旧厂房里酿创意
文创插上政策羽翼
旗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其中更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10月31日上午,在海峡两岸龙山文创园内,就上演了精美的旗袍行走视觉艺术。面对当日的盛况,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龙山文创园如此“吃香”?是什么让龙山文创园备受国际时尚的青睐?
对于龙山文创园来说,2009年是一个分水岭。此前,它是一处机器轰鸣的工业厂房,此后,它是一个创造着能够为传统产品带来数百倍附加值的奇迹的创意工坊。2009年,思明区遵循“两个原则、两个导向、一大平台”的路径,改造厂房17幢,面积近13万平方米,把旧厂房打造成海峡两岸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
在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后,截至2014年底,园区总产值约60亿元,其中文化产业产值约占总产值的90%。园区先后获得“福建省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等荣誉称号,成为福建省唯一获“龙腾奖”殊荣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时入选国家级闽台文化产业试验基地。
龙山文创园的成功转型绝不是独例。近几年,思明区建设了龙山、宏泰、友丰、都市“牛庄”、唐颂古玩城、明发油画城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项目,并以此为平台和载体,整合自身和周边资源,主动承接台湾等外部地区文化产业转移。本届文博会,部分文创园和艺术馆都承接了分会场的任务。
不仅如此,思明区积极构建政策支持体系,陆续出台落实《鼓励与扶持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实施方案》、《思明区鼓励扶持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若干规定》《思明区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办法》,并将政策覆盖到全区“三旧”改造文创项目。此外,专门出台《厦门市工业设计中心租金优惠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专项措施,强化政策实效。
这一系列办法实施以来,思明区共兑现优惠政策金额共计552.33万元,其中项目及企业共11家,兑现的租金补贴金额498.33万元,兑现的活动经费补贴金额共计54万元。(邓豆豆)
![]() |
![]() |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