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桥面石梁间隙可以伸入一只手掌
东南网10月29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苏燕梅/文 肖春道/图 实习生 陈慧敏)福州台江区新港街道的万寿桥,是座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老石桥。石桥边的万寿村民,祖祖辈辈都从桥上经过,口口相传着当年利用潮涨潮落建桥的故事。可如今,附近居民发现,石板间的缝隙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轻松放进一只手掌。福州市文物局在巡查中也发现了这个情况,但维修却遇到难题。
据附近居民俞先生介绍,万寿桥这里原为万寿乡的一个渡口,俗称“河口渡”,东通福州郊区前屿、后屿和鼓山等十三乡,西连台江一带。清康熙七年(1668年),鼓山僧成源和里人柯应采为方便行旅,募白银2000余两建造石桥。翌年12月竣工,前后历时1年多。
前日上午,记者来到现场,看到桥面上平铺着十二条石梁,每条石梁都有二十多米。但桥上石梁之间的缝隙有6~7厘米宽,可以伸入一只手掌,透过缝隙,还可以看到河水。
俞先生说,相传当年建桥时,桥面上的12条石梁,是利用退潮水浅时砌基垒石,涨潮时以浮力将载于船中的千斤石梁架上石墩。福州民俗专家陈朝军介绍,这种方法叫“浮运”,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不可能做到石梁的无缝对接,留些缝隙很正常。俞先生也说,桥上的缝隙一直都有,但以前很小,这些年越来越大了。附近居民都担心,缝隙变大会影响万寿桥的通行安全。
前日下午,记者联系了福州市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巡查过程中已经发现石梁缝隙变大的问题,可是修复却遇到困难。万寿桥旁是小巷,路通巷和万寿二道都无法让大车通行,而万寿桥上的石梁都是20多米,这么大的石梁无法运进小巷。古代建桥时,用的是船运的方式,而现在内河河道窄小,水位又很浅,无法走大船,更别说载石条了。他们也找过不少工程队,但都表示没办法。他们也希望有关专家能提出好的建议。
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万寿桥只是路人通行,短期内不会发生危险。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