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报记者 苏诗苗文/图
9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考察了龙岩永定土楼的客家家训馆。离开时,王岐山说,客家家训体现真善美,没有一点假大空。
有学者分析,客家家训受到中央领导肯定,这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再次审视,显示了国家、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理性认识,表达出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新形势下的旺盛生命力及崭新价值。
家训文化在三明城市绿道也得到精彩的展现。城市绿道已成为三明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现在,不少市民家中来了外地客人,安排客人外出游玩时,先想到的就是游绿道。这条绿色“长龙”,作为三明城市建设新景观的同时,承载了新时期三明生态文明的新内涵。
10月15日,记者来到市林业局采访,向副局长陈美高了解绿道中植入了哪些家训文化。
“家天下”离不开“四之本”
“爸爸,你看,那里有摩崖石刻。”一位走在绿道上的孩子,兴奋地指着绿道里侧山石上的石刻书法,对父亲说。但凡走三明绿道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绿道文化气息很浓。这些文化景观,如串串珍珠,镶嵌在绿色长廊中。
一位外地游客说,像三明绿道这样用心植入了这么多文化元素,细致展现这么多的人文景观,在绿道中还真不多见。
畔岭驿站是三明城市绿道首期工程北边起点,也是整条绿道的一处重要节点。沿虎头山步道拾级而上,就来到这里。一走进绿道大门,就可以看到挂在四根门柱上的朱熹家训:“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这四块柱匾,以朱熹原版字体书写,苍劲有力,彰显了理学文化的风采。
朱子的“四之本”是朱子家训的精华。在城市绿道进口处,悬挂它们,体现了绿道家训文化的主旨。在我国,自古就有孔子“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朱熹的“四之本”也算可治“家天下”了。
朱熹把读书看作是四本之首,是本中之本。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就包括读书,学习。读书学习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不修身,何以齐家?不读书,何以治国?不学习,何以平天下?在儒家文化中,与“读书起家之本”相应的经典言语还有很多: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
“循理”即遵循天理。朱熹认为要使家业平稳地保持下去,一定要循理而行。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来明是非,别善恶,扬正气,挞奸臣。循理以保家,居理以治国,其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今天讲“循理”循的应是社会道德规范、法律制度和一切科学的真理。
朱熹认为“和顺”是治家的基础。“和顺”,即和谐、顺睦的意思。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维持家庭关系的和睦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定有极重要的意义。所以,古人极重“齐家”,视“和顺”为齐家之本。
朱熹把“勤俭”看作管理家业的根本,于今仍有积极的意义。所谓勤俭,即勤劳与节俭。今天,推崇勤俭的美德,居官不贪污受贿,经商不弄虚作假,生产不作伪造假,为民不强取偷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是城市绿道家训文化所倡导的。
山水之中藏深意
沿着畔岭驿站往仙人谷方向行走,绿道绿意盎然,清爽怡然,抬头是绿色之上的云天,俯眼是林立于列东河谷的城市楼群,不经意间,时间已自满眼青翠中流走。走着走着,一座凌驾于绿色山坡上的木栈道,映入人们眼帘。再细看,方见“弘仁桥”三字书于栈道入口处。弘仁是绿道北段家训文化的又一自然呈现。
仁,乃儒家文化的核心元素。“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标准和境界。他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仁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仁者乐山”,当山景与“仁”之精神相遇,文化的独特魅力,再次得到彰显。
无独有偶,沿绿道往南行,过道南亭,紫莲桥,邀月台,牧云桥,这些融会了三明历史人文的景观,让步行者在
亲近自然中,一次次感悟到历史人文的深厚与远达。在如此慢行健步里,一处林木葱茏的山塆过后,一块天然大石,立于道路里边。行人驻足间,行书而成的“追远”映入眼中。
《论语·学而》言:“慎终追远。”后人注道:“追远者,远谓亲终既葬,日月已远也,孝子感时念亲,追而祭之,尽其敬也。”对于中国人来说,追思遥远的过去,记住祖先不忘本,饮水思源,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美德。人们提取“追远”二字,将它凿刻于沿绿道的青石上,既是对历史人文的敬畏,更是一种传承。
另一处“思齐”的石刻,也是掩映在一片绿意中。《思齐》是《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诗赞颂周家贤母,说明文王之所以能得天下,更赞颂文王的功业,并能听善言,选人才。
有人说,三明是个多元文化融汇的地方。在这多元文化中,客家文化是重要一脉。客家祖先为了自己的后代能恪守孝道,和邻睦族,坦荡做人,除平日言传身教外,还想出不少方式对后代进行教育和影响。围龙屋墙壁屏柱上凿写的家规家训文字,就可看出先辈的良苦用心。
一座相对完整的客家围龙屋,由某姓某代甚至几代人所建成。如何维持生活秩序和宗法制度,便是一个大问题。这时,各户长者便会坐在一块,共拟一份协议,并将协议内容刻凿于石碑上,再将石碑镶进堂内显目的墙面。客家祖训,便是客家人所公认的家训、族训。
“人往四方,励志名扬。崇宗敬祖,恋土爱乡。”这两则客家祖训,如今与山水相融,成为三明绿道北段家训文化的点睛之笔。人们行走绿道,走到此处摩崖石刻,不禁驻足而望,若有所思,这或许就是包括家训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所在吧。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