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热点图片 > 正文
家训文化 三明城市绿道文化中的靓丽风景线
http://wmf.fjsen.com 2015-10-28 11:01:09 苏诗苗 来源: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家天下”离不开“四之本”

“爸爸,你看,那里有摩崖石刻。”一位走在绿道上的孩子,兴奋地指着绿道里侧山石上的石刻书法,对父亲说。但凡走三明绿道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绿道文化气息很浓。这些文化景观,如串串珍珠,镶嵌在绿色长廊中。

一位外地游客说,像三明绿道这样用心植入了这么多文化元素,细致展现这么多的人文景观,在绿道中还真不多见。

畔岭驿站是三明城市绿道首期工程北边起点,也是整条绿道的一处重要节点。沿虎头山步道拾级而上,就来到这里。一走进绿道大门,就可以看到挂在四根门柱上的朱熹家训:“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这四块柱匾,以朱熹原版字体书写,苍劲有力,彰显了理学文化的风采。

朱子的“四之本”是朱子家训的精华。在城市绿道进口处,悬挂它们,体现了绿道家训文化的主旨。在我国,自古就有孔子“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朱熹的“四之本”也算可治“家天下”了。

朱熹把读书看作是四本之首,是本中之本。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就包括读书,学习。读书学习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不修身,何以齐家?不读书,何以治国?不学习,何以平天下?在儒家文化中,与“读书起家之本”相应的经典言语还有很多: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

“循理”即遵循天理。朱熹认为要使家业平稳地保持下去,一定要循理而行。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来明是非,别善恶,扬正气,挞奸臣。循理以保家,居理以治国,其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今天讲“循理”循的应是社会道德规范、法律制度和一切科学的真理。

朱熹认为“和顺”是治家的基础。“和顺”,即和谐、顺睦的意思。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维持家庭关系的和睦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定有极重要的意义。所以,古人极重“齐家”,视“和顺”为齐家之本。

朱熹把“勤俭”看作管理家业的根本,于今仍有积极的意义。所谓勤俭,即勤劳与节俭。今天,推崇勤俭的美德,居官不贪污受贿,经商不弄虚作假,生产不作伪造假,为民不强取偷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是城市绿道家训文化所倡导的。

山水之中藏深意

沿着畔岭驿站往仙人谷方向行走,绿道绿意盎然,清爽怡然,抬头是绿色之上的云天,俯眼是林立于列东河谷的城市楼群,不经意间,时间已自满眼青翠中流走。走着走着,一座凌驾于绿色山坡上的木栈道,映入人们眼帘。再细看,方见“弘仁桥”三字书于栈道入口处。弘仁是绿道北段家训文化的又一自然呈现。

仁,乃儒家文化的核心元素。“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标准和境界。他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仁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仁者乐山”,当山景与“仁”之精神相遇,文化的独特魅力,再次得到彰显。

无独有偶,沿绿道往南行,过道南亭,紫莲桥,邀月台,牧云桥,这些融会了三明历史人文的景观,让步行者在

亲近自然中,一次次感悟到历史人文的深厚与远达。在如此慢行健步里,一处林木葱茏的山塆过后,一块天然大石,立于道路里边。行人驻足间,行书而成的“追远”映入眼中。

《论语·学而》言:“慎终追远。”后人注道:“追远者,远谓亲终既葬,日月已远也,孝子感时念亲,追而祭之,尽其敬也。”对于中国人来说,追思遥远的过去,记住祖先不忘本,饮水思源,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美德。人们提取“追远”二字,将它凿刻于沿绿道的青石上,既是对历史人文的敬畏,更是一种传承。

另一处“思齐”的石刻,也是掩映在一片绿意中。《思齐》是《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诗赞颂周家贤母,说明文王之所以能得天下,更赞颂文王的功业,并能听善言,选人才。

有人说,三明是个多元文化融汇的地方。在这多元文化中,客家文化是重要一脉。客家祖先为了自己的后代能恪守孝道,和邻睦族,坦荡做人,除平日言传身教外,还想出不少方式对后代进行教育和影响。围龙屋墙壁屏柱上凿写的家规家训文字,就可看出先辈的良苦用心。

一座相对完整的客家围龙屋,由某姓某代甚至几代人所建成。如何维持生活秩序和宗法制度,便是一个大问题。这时,各户长者便会坐在一块,共拟一份协议,并将协议内容刻凿于石碑上,再将石碑镶进堂内显目的墙面。客家祖训,便是客家人所公认的家训、族训。

“人往四方,励志名扬。崇宗敬祖,恋土爱乡。”这两则客家祖训,如今与山水相融,成为三明绿道北段家训文化的点睛之笔。人们行走绿道,走到此处摩崖石刻,不禁驻足而望,若有所思,这或许就是包括家训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所在吧。

 

首页 上一页 [1] [2]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王超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