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民间惊现一块唐代买地券 源自公元861年属墓葬品
□相关阅读
买地券
又称地券、墓箉,是一种给死者亲属以精神上的安慰和墓地所有权的凭证。地券是受道家文化影响极为浓厚的中国古代丧葬物的一种,从东汉到明清时期,历代皆有。买地券的材质因时代不同而有变化,有铅质、玉质、石质、陶质,甚至还有铁质。地券在墓中多放于墓室内,也有放在墓地甬道或靠近墓门之处的。
漳浦出土的买地券
证实唐朝福建曾设福建道
除了王楚中的买地券,漳浦也发掘过一块没有具体纪年的唐朝买地券。
1993年8月,漳浦县博物馆对灶山山麓一座被盗掘的唐石室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出土了一件多嘴罐、12件小陶罐和45件红陶俑。同时在墓坑中部的腰坑里,出土了一件砖质买地券。买地券色灰白,宽30厘米、长31厘米、厚2厘米,出土时断为十一片,且有两片残缺。券面上在未烧时用硬物刻了128字。地券中刻着“大唐国福建道”。
郭联志教授称,唐代的地方行政制度,采取州、县二级制;而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又设立“道”,以代表中央监控地方行政。安史之乱以后,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膨胀,全国出现了40多个道,大的管辖十几个州,小的不过管辖两个州。由于这40多个道及其监控区在史书上并没有具体说明,在这个历史时期里福建隶属于哪个道,或是否曾自成一道,这是史学界尚待弄清的问题。灶山买地券的出土,进一步以文物证实了唐代曾经设过“福建道”的史实。
责任编辑:王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