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蓬岛瑶台”局部资料图
画卷于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掠走 艺术家期待复制古画能换回原件,让国宝回家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是清·乾隆九年,由宫廷画师唐岱等绘制的圆明园的40幅实景图,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侵略者掠走,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日前,在纪念圆明园155周年的活动上,复制这一珍贵彩绘图的工作正式启动。一直致力丝绸画研究的福建省清源丝绸艺术研究院,成为唯一授权单位,将以丝绸材料中的绵帛为材料,全面复制四十景图,力求还原图画本来面貌,再现圆明园盛况。
□泉州网-东南早报记者 陈玲红
泉州艺术家获授权 复制四十景图
10月16日,纪念圆明园155周年活动在北京召开,正式启动复制“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文化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圆明园学会、中华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主办,并于今年1月19日授权福建省清源丝绸艺术研究院独家承接复制工作。
“第一次看到这四十景图很震撼。”福建省清源丝绸艺术研究院院长陈荣浩说,能承接这项复制工作是机缘也是挑战。去年9月,在一次书画展上,其运用丝绸作画的作品引起了圆明园学会副秘书长要砾闵的兴趣,认为丝绸画与《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在绢帛上作画有相似之处,便将《图画圆明园》一书介绍给他。在这本书里,陈荣浩第一次见到这四十景图。“四十景图是用颜料在绢帛上作画,我们所作的丝绸画是用各种丝绸布料(包括绢帛)一层层烙画出图画作品的,可以说有共通之处。”
要砾闵提出由陈荣浩他们来复制这四十景图。

复制的“汇芳书院”图
还原清代古画 期待国宝回家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共有四十图,每幅图64厘米×65厘米,每一图分三部分:圆明园实景绘画、乾隆题诗及篆刻印章。复制工作需要寻找到类似乾隆年间的绢帛及颜料,并找人模拟当时的书画字体和印章,对三部分内容进行原样再现。
“我也只敢说回去研究,找找材料,不敢一口气答应。”陈荣浩说,因为原件仍在法国,主办方只能提供原件的高清晰电子图。回到泉州后,整个团队首先对图片进行了研究,然后在全国各地寻找绢帛和矿物质颜料、植物颜料,分别试验了20多种,才选出最能还原原件的材料。
3月,中国圆明园学会会长及秘书长一行专程来到泉州检查复制工作,看到一幅成品后相当满意。目前,复制工作已完成十幅,并在10月16日的庆祝活动中首次亮相,获得了主办方及嘉宾的高度认可。日前,项目还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
陈荣浩希望项目能在明年年底完成,也期待复制工作完成后,能换回原件,让国宝回家。
复制的“镂月开云”图
■链接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是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于乾隆九年(1744年)由宫廷画师唐岱、沈源、冷枚等历经十一年绘制而成。四十景图为绢本彩绘,所绘建筑、泉石等景观都为写实风格。每幅图都有乾隆御笔题诗,再由工部尚书汪由敦书写,字体一律为大臣奏章所用的宫廷管和体。画风写实,题诗意境深远,书法隽永飘逸,诗、书、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是我国成就最高的工笔彩画,也是我国绘画艺苑里的一束奇葩。
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后,献给了法国皇帝,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现在国内能看到的珍藏画卷是2004年发行的绢印彩色画卷,即机器彩印在绢帛上而非人工创作的画卷。
(图片由福建省清源丝绸艺术研究院提供)
![]() |
![]() |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