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热点图片 > 正文
霍童铁枝:流转千年的文化记忆
http://wmf.fjsen.com 2015-10-27 11:14:29 曾洁 来源:宁德网    我来说两句

  每一台铁枝,都是由一个独立的个体组合而成。

宁德网消息(记者 曾洁/文 王东东林翠惠/图)过了八都大桥,沿着霍童溪一路前行,便进入蕉城区霍童镇。青翠的群山,碧绿的溪流不仅孕育了当地古朴的民情,也让这景色绝伦的小镇早早地名扬于整个闽东大地。提起霍童,人们必然会想起当地的线狮、八果糕等特色技艺和美食,但同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霍童铁枝,于镇外人而言,却并不那么广为人知。

其实,和霍童线狮一样,霍童铁枝也流传了上千年。

“脸部完成后,用竹子编出身子,再穿上衣服,用钢筋固定于舞台上,布好彩灯,一个铁枝作品就完成了。”黄如积说道。然而,说来轻巧,制作铁枝可是个“体力活”。霍童铁枝的传承人黄振伟告诉记者:“就拿人偶的头部来说,先要用泥土制成人头模型,待泥土干透,再用糯米糊将棉纸一层一层粘在模型上,直至棉纸干透成型,将泥土模型掏出后,才可为头部上色。因此,仅人偶的头部制作就需要一个星期时间。”据介绍,若加上人偶的人身制作、舞台制作、人物固定、灯光效果等工序,多个艺人需花费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一个铁枝作品。”

而判断铁枝作品是否优异,就要看它是否“深藏不露”。对此,黄振伟也进行了一番介绍。“铁枝之所以称为铁枝,并且能够传承下来,它便有它的独特之处。”黄振伟卖了一个关子,并将手指向去年“二月二”灯会的铁枝作品。“你能看出这个仙女是怎么腾空于舞台上吗?”他指着作品,意味深长地问道。经过一番查看,记者除了看到仙女拿着花束飞翔,还真看不出艺人们是如何将其固定于舞台上。“好的铁枝作品,就要让众人看不出人偶、物品究竟是如何立于舞台上。”黄振伟说道,“去年的这个作品,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就只能看到仙女腾空飞翔,效果相当好!看到仙女手中的花了吗?我们就是通过花作‘掩护’,将钢筋隐秘地植入人偶身体,然后固定住人偶。因此,要制作出一个新作品,必须花时间琢磨。”他边说,便笑着。“今年的作品,可是秘密!”

由于“二月二”灯会所展出作品均需年年出新,每年临近灯会,村里的铁枝艺人们便会利用闲余时间,用心制作铁枝作品,待灯会那天,展示给全镇民众。据黄振伟介绍,霍童“二月二”灯会可追溯到隋朝。据记载,隋谏议大夫黄鞠为避隋炀帝迫害,迁徙咸村,后与早年定居石桥村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为报答姑丈情谊,黄鞠就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姑丈诞辰之日举行灯会活动。白天表演高跷,傍晚举行纸扎、铁枝、线狮、舞龙等游艺,后发展到霍童全村四境。和霍童线狮一样,铁枝也是传男不传女的家族特技。“2008年6月,我们霍童铁枝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我目前便是这项手艺的传承人。”黄振伟表示。

谈到这,黄振伟也表示出些许担忧。“我从小就耳濡目染父辈们制作铁枝,经过自身努力,逐步学会霍童铁枝的制作技巧。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大多年轻人都不大愿意学铁枝了。”他直言,前些年他也培养了几个小徒弟,可最终他们均没能坚持下来。“现在会这门手艺的都是老人了!”他感叹道,“真希望一些热爱传统手艺的年轻人加入我们的行列,其实,只要肯学,铁枝这门技术一定会一直传承下去。”


 

首页 上一页 [1] [2]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王超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