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红色记忆—红色事件 > 正文
揭秘历史档案:重温闽台联合抗战史
http://wmf.fjsen.com 2015-10-26 16:01:21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在训练。(资料图片)

新华社福州10月25日电 在台湾光复70周年之际,福建省档案馆向社会公布一批珍贵的闽台抗战档案文献。这些包括公函、书信、抗战人员名单等的一件件历史档案,记录了两岸人民共御外辱的历史。

70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1945年10月25日,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个多月后,在台北公会堂,台湾总督兼日本第十方面军司令安藤利吉签署投降书,结束了自《马关条约》后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从此台湾光复回到祖国怀抱。

档案记载,全面抗战爆发后,许多爱国台胞满怀救国之志,组织抗日团体,义无反顾奔赴大陆参加祖国抗战,其中包括台湾义勇队、台湾革命同盟会及国民党台湾党部等。

在台湾抗日领袖李友邦的组织下,台湾义勇队主要从事抗日宣传、翻译文件、阵前喊话、收集情报等对敌政治工作,还借多位队员有从医经历的优势,成立4家附属“台湾医院”,对抗日军人、军属和贫困百姓实行免费医疗。

如今在浙江金华的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内,李友邦将军的铜像巍然挺立,义勇队用过的物品以及相关照片诉说着艰苦的抗战历史。

台湾义勇队的成立,得到福建当局的大力支持。1939年初,李友邦在致时任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的函中提到“台湾义勇队在钧座提携援引之下,一年奔走,端倪稍具……而今往后,我台湾同胞得在祖国抗日战线上竭其绵薄,遂其夙愿”,并恳请福建省政府在台胞迁移、义勇队训练、经费补助、家属安置、通讯处设立等诸多方面予以支持,陈仪对其中七点予以批示照准。

“台湾义勇队是抗战期间唯一一支有正规军编制的台胞抗日队伍,是台胞在大陆抗战的杰出代表。”福建省档案馆副馆长林真说,此批档案是最早记录台湾义勇队在大陆活动的文献,充分证明台胞抗战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殖抗战,两岸一心。抗战胜利前后,福建各界人士纷纷为收复和接管台湾建言献策、培训人才、提供物资。包括在福建仙游设立专门培养台湾干部的海疆学校;在福建长汀开设中央警官学校台湾警察干部训练班等。

档案显示,国民政府接管台湾前后,仅从福建的邮政、海关、税务、盐业、法院、军警、教育等部门,就抽调3600余人赴台开展接管工作。

1943年4月,李友邦发表《福建与台湾革命》一文指出:“台湾与福建,我们从任何角度来看,实在都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它们早已成为不可分离,离则双枯,必须合,合则并荣。”“所以今日的台湾收复工作,……有待于一切台湾革命者合力同心,精诚团结以奋斗,更有待于福建同胞的切实协援。”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谢必震表示,闽台抗战时间长达半个世纪,两岸同胞并肩战斗、同仇敌忾,取得了不可磨灭的伟大成绩。“在台湾光复70周年公布此批档案,充分展现了闽台之间同气连枝的血肉深情。”

责任编辑:王超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