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海丝金凤元宵圆
编者按:
千年古城泉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都孕育出了哪些老泉州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呢?这些老字号是如何打开知名度,令人留下深刻记忆的?它们的生存发展现状又如何呢?近日,东南网泉州站推出独家策划专题,探访泉州著名的老字号,带泉州市民一起回味,那些年,我们记忆中的泉州老字号。
传承百年的美味元宵圆深受泉州男女老少的喜爱
进入专题>>>老字号里的故事·泉州
东南网10月23日讯(本网记者谢玉妹)一碗元宵老滋味,话语千金不忘味。元宵圆,顾名思义,元宵节吃的汤圆,取团圆和美之意。在泉州,提起元宵圆,最负盛名的莫过于金鱼巷的海丝金凤元宵圆,老字号的口碑耳熟能详,储藏着很多海外侨胞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更珍藏着多少人的童年记忆。
“海丝金凤”商标由金鱼巷的元宵圆店主林金鱼注册于2010年,虽然商标注册时间不长,但其制作汤圆的手艺却已流传了百余年。一颗元宵圆,什么样的味道让老泉州们念念不忘呢?
店员正在剥葱头
好手艺传承四代
清末民初,人称“祥师傅”的林家先祖凭借做元宵圆的好手艺在泉州文庙泮宫口一带售卖元宵圆等甜点。彼时,泮宫口附近是泉州中菜市场,为泉州最为繁华的中心区,人流颇为集中。“祥师傅”博采众长,吸取当时名厨制作工艺,制作的元宵圆甜香润滑,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就这样,文庙泮宫口的那位“祥师傅”,那摊元宵圆成为那个年代老泉州难以抹灭的美好记忆。
然而由于时局动荡,“祥师傅”的甜品摊头也难免战乱之苦,一度停歇。待时局稳定后,“祥师傅”的长子林泉水便接过父亲的担子继续制作元宵圆。林泉水尽得真传,制作的元宵圆丝毫不逊于父亲,同时也不断创新,让汤圆的口感更加绵滑细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
改革开放后,林泉水之子,同时也是元宵圆的第三代传承人林金鱼接过祖辈的甜品摊头,在泉州最繁华的人民电影院附近售卖。林金鱼的甜品摊凭借三代传承的精细工艺、润滑的口感很快再次得到市民的认可,做得风生水起。上世纪80年代末,林金鱼买下金鱼巷一店铺,正式开设“海丝金凤元宵圆林家专卖店”。自此,传承近百年的元宵圆有了自己的店铺及名称。就叫“海丝金凤元宵圆”。
“我父亲的名字中,有个‘金’字,母亲的名字中则有个‘凤’字,合起来就是‘金凤’,为了让后辈铭记历史,弘扬泉州文化,便在前面加了‘海丝’二字。”林金鱼之子林永松是海丝金凤元宵圆的第四代传承人,虽然年轻,但对家中制作元宵圆的历史却是铭记于心。
海丝金凤元宵圆第四代传承人在新开的分店中招呼几名聋哑人
古早味百年不变
林永松目前负责元宵圆南俊路北段分店的事物。这家2013年开张的分店,较于金鱼巷的老店,多了一份年轻的味道。虽然店面不同,但元宵圆的美味却是一样的。“上等糯米、优质花生、芝麻、白糖、猪油,这五种原料缺一不可,而且原料配制的比例也是有讲究的,这是我们祖传下来的‘秘方’。”说起元宵圆的制作这个26岁的小伙子娓娓道来。
将花生和芝麻进行翻炒后,碾碎成细颗粒,放入白糖进行搅拌待用。用猪油将切成片的干葱头进行油炸后,放入做好的馅料里进行二次搅拌。这样,元宵圆的馅料就做好了。接着,将做好的馅料放入特定大小的元宵圆模具中,压出圆形馅料。
将一颗颗同等大小的元宵圆馅料放进装着糯米粉的大盆子里,让馅料在盆子中不断来回翻滚,均匀沾到糯米粉后,将初见雏形的元宵圆取出沾水,再继续沾粉,如此,不断重复十多次后,到元宵圆大小适中后即可。
除了元宵圆外,“海丝金凤”的姜汤圆仔也是另一个招牌。这种没有馅料的小粒汤圆仔一般分为粉色和白色,放入用生姜和红糖煮好的汤汁锅里煮沸,再加入蒸熟的芋头丁,成为另一种相似却不同的古早味。“这些甜品,早在我曾祖父时期就开始做了,当时还有银耳汤、豆花、绿豆汤等,品种比较多,我们一直都传承下来了。”林永松告诉记者,虽然品种多样化,但最受欢迎的仍然是元宵圆和姜汤圆仔。
海丝金凤元宵圆位于南俊路北段的分店
创新方式发展壮大
虽然叫元宵圆,但品尝这种美味的甜品并非元宵节的特权,它早已融入泉州人的日常生活中。得闲时,到甜品铺里叫一晚元宵圆,忙时,则打包生元宵圆回家自己煮,这团小白球的润滑爽口始终如一。
“海丝金凤元宵圆”发展至今也有百余年的历史了,未来,该如何继续传承呢?林永松认为,消费者的网络消费习惯必须重视起来,他积极开设了“海丝金凤元宵圆”的微店,并设有微信公众号,以满足网络时代的需求。“网上的消费方式更便利,消费者可以通过网上购买生的元宵圆,再通过现代物流配送,十分方便。”林永松说,这是传统老店的其中一个发展方向。
但林永松也坦言,祖辈兢兢业业“打下的江山”一定要守好,让传承下来的元宵圆制作手艺成为泉州一种传统的美食文化。“既然是一种文化,就要把它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知道。”林永松告诉记者,为了广泛宣传这种传统美食,增加元宵圆的知名度与传承,“海丝金凤元宵圆”多次与不同的商家、幼儿园、媒体等合作教授元宵圆制作手艺,通过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来发扬这种美食文化。
在电商时代,如何做到与时俱进,让传统的美食不被淹没是林永松作为新一代传承人,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其实,这种传统的文化,尤其是美食,还是需要有一个空间来传承的,这是与消费者面对面的东西,没办法全部依赖电商。”未来如何发展,这个年轻的传承人还在不断的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