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闽东:宁德十大特色演艺
福安“平讲戏”
“平讲戏”是闽东人民智慧的结晶,地地道道的地方剧种,系闽剧之前身,流行于闽东语系区。唱腔多吸收当地民歌俚曲、道腔释乐,乐队仅用“刀鞘板”“鱼鼓”配合锣鼓打出节奏,演奏用毛胡、楠竹双清、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唱腔带有海盐腔声调和南戏柔曼温婉乡音,又吸收了弋阳腔“一人唱,众人和”特点。2014年,平讲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安自古经济繁荣,文人归仕者多。早在唐代“戏曲祖师爷唐明皇侍读”开闽进士薛令之,精通音律,《草堂吟》云:“携琴独理仙家曲……子期能说宫商调。”《宋史翼》载:谢翱,作皇宋《铙歌鼓吹曲》、《骑吹曲》,“上太常乐工传习之”。闽东北,曾流行“地下棚”杂戏,宋元南戏传入后,与它融合,形成了本土戏曲。万历廿五年版《福安县志》载:旧志云(嘉靖版《福安县志》)“亦有着云履而白领缘者,且喜杂剧、戏文。清代后,“江湖班”流入,福安艺人吸收其精华,逐步完善了平讲戏。清末民初,福安还有新玉春班、留洋班等30多个班社。1960年福安县平讲剧团成立,先后挖掘传统剧目308个,《赠金钗》《断桥》《采桑》参加省会演获好评,培养了一批优秀传人。现代戏《双定牌》《茶歌》多次赴省、晋京会演并获奖。1963年《茶歌》晋京演出,演职员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接见。
责任编辑:王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