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闽东:宁德十大特色演艺
寿宁“北路戏”
北路戏,俗称福建乱弹、横哨戏、平板戏,因其主奏乐器为横笛(即横膜笛),民间又称其为“横哨戏”。北路戏是清初以来北方梆子、乱弹腔南传后,经安徽、江西、浙江传入闽北,再传至闽东的地方戏剧种。主要流行于古田、屏南、罗源、宁德、福安、福鼎、霞浦、周宁、寿宁等地。1958年10月,寿宁县文教局在民间剧团调演之凤阳北路戏演出队的《槐荫记》中发现这一剧种。同时,福安专区文化局在福安阳尾演出队中也发现北路戏剧目《宋江杀惜》。于是决定发掘抢救这一剧种,并定名为北路戏。2006年6月,北路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是我国地方戏中稀有的剧种之一。北路戏与宋元明形成的南戏、高腔、昆曲来说,应是个新兴剧种,但比上世纪50年代形成的小剧种来说,它已有近300多年的历史。经调查研究,以及从北路戏的声腔内蕴分析,该剧种系由北方吹腔、婺剧乱弹、徽戏等因素融合而成。
北路戏传统作品有一百多本,常以“五缘”、“六配”“九阁”、“十三带”概括其中主要一部分剧目。北路戏由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现代戏《张高谦》的创演,取得了成功,八十年代以来陆续创演现代戏《东海小哨兵》《流亡剧团的孩子们》,古代儿童剧《岳云出征》《劈山救母》等儿童剧,在儿童剧方面累积了许多口白唱腔表演程式舞蹈动作以及舞台美术等方面经验,在创演富有教育意义的儿童剧课本剧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对于戏曲本身的传统文化在新一代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王超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