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1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贵荣文/图)他们上课,可以玩“泥巴”,怎么回事呢?这不,龙岩上杭湖洋中心学校的学生,用“泥巴”捏陶陶罐罐,异常有趣。原来,湖洋历来就是闽西地区陶瓷产地。目前,旧工艺后继无人,手艺面临失传。学校将陶瓷工艺引入课程,旨在让旧工艺得以传承。
校园内的宣传栏,一排陶瓷作品的展示橱,校园四周错落有致地摆放着38个分别产自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陶瓷实物展示箱,教学楼的墙面上镶嵌着各种陶瓷工艺图片。更令学校自豪的是,它们还有一座占地数百平方米的“陶瓷工艺馆”。五年级的小林,他最喜欢去这里,因为,在工艺馆内,他可以玩“泥巴”。小林说,有专门的老师教怎么做陶瓷,而他最喜欢做农家里装酒的陶罐。
原来,2013年,学校提出创办特色教育,便依托当地的传统特色——寨背陶瓷,将陶瓷艺术教育引入课程。林校长说,学校投资了数十万元,建起工艺馆,供学生在这里创作学习。学校每个星期安排两节课,由原来的美术老师担任“师傅”,教学生从取土、做坯,再到烧制,直到一个个陶瓷成品出窑。老师说,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学习了知识。
目前,学校的这个特色教育,早已闻名在外。临近的武平县中小学生,每年都会过来参观。此外,来自厦门、泉州,甚至广东的上百所学校的教师也前来“取经”。
湖洋是闽西有名的陶瓷之乡,寨背村的陶器始于明代,迄今有五百多年历史。在当地,烧制粗陶器的传统手艺,代代相传,沿袭至今。不过,原先的个体作坊已经开始慢慢消失,更让人担心的是,从事陶瓷工艺的人,也在逐渐减少。
寨背村的陈文丁,是一个陶瓷工艺的传承人。他说,以前,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陶瓷生产,但这两年来,年轻人都不愿再撸起袖管来捏“泥巴”。目前,村子里只剩下陈文丁的一家陶瓷厂。
对于中心学校的做法,陈文丁十分赞赏,他认为当地的陶瓷工艺,后继有人了。林校长说,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世界对中国灿烂文化的认识也是从陶器开始的。他称,国外很多学校,陶瓷文化已进入课堂,而湖洋中心学校结合当地的特色,培养学生古典文化底蕴,更是希望他们将旧工艺传承下去。
![]() |
![]() |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