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1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李贵荣 通讯员 温贵雪文/图)9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考察了龙岩永定土楼的“客家家训馆”。离开时,王岐山说,客家家训体现真善美,没有一点假大空。13日,中纪委官网头条推出“福建龙岩客家家训”专题第一集,介绍了永定客家土楼的20余副楹联。据悉,这是继8月推出《福建林则徐:一代忠贞垂史传》家训专题后,福建家训又一次登上中纪委监察部官网“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中。
土楼楹联,传递朴素哲理
永定土楼,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而闻名。您可能不知,这一座座土楼内的楹联,也深含韵味,道出了数百年来客家先人的为人处世哲理。
原来,客家人的祖先是中原汉族。客家人在南迁途中定居下来之后,开始在新居地创办塾学,教育子弟,由家族开基祖或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先祖制订家规、家训,其中一些家族还把家训以楹联的形式镌刻、张贴在他们居住的土楼门框及厅堂墙上,教育族中子弟奋发图强。
林日耕是土楼振成楼的第二代主人,他就是在客家人传统家规家训的熏陶下成长的。原来,振成楼的第一代主人是林逊之。林日耕说,伯父林逊之在振成楼精心撰写、镌刻了20多副楹联,如“振纲立纪,成德达材”、“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等。
住在楼里的人,始终遵循祖先的教诲:勤奋读书,修行品德,勤俭廉洁,热爱国家。这些楹联为其裔孙确立了为人处世的规范,树起了自我修养的标杆。
如今,在偌大的永定客家土楼群中,随处可见点缀在一座座土楼大门或厅堂上,体现客家先祖对子孙后代谆谆教导和无限希冀,成为各个家族家规、家训的楹联。字里行间无不传达着忠孝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理。
建家训馆,传播核心价值观
客家人为了教育族人,把祖训家规记载在族谱上,雕刻在楼门、中厅楹柱上,题写在宗祠的墙壁上,成为客家人立身处世、创业持家的座右铭。
近年,龙岩永定区委创建了“客家家训馆”,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可供游客参观,让更多人从中得到启迪。客家家训馆由祖籍永定的世界客属总会会长、中国国民党前主席吴伯雄题写馆名。
家训馆陈展面积300平方米,通过族谱、图片、文字、书法等4种形式展陈,展出永定境内100来个姓氏中的32个姓氏的祖训家规,以及永定客家族谱中有记载祖训家规的19个姓氏族谱,32帧名居、名祠家训图片,14幅家训书法作品,内容涵盖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方面的内容,突出展示客家土楼文化精华,集教化、欣赏为一体。
据悉,自2014年6月开馆至今,参观“客家家训馆”的游客已达60多万人次。今年十一长假,“客家家训馆”也是一个热门景点,许多人来这里参观,感受、领悟客家人的家国情怀,领悟客家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
一家之言
从传统中找到自信
严修鸿,武平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客家民俗。他说,客家家训体现了客家人遵循儒家传统,同时胸怀报效国家的愿望。就像镌刻在振成楼大门口的名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既表达了楼主人对上祖的敬重和纪念,更富含家国情怀。
他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只有国家“振纲立纪”,人民遵纪守法,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家族才能兴旺发达。客家家训说明了客家先人希望后代积极向上,激励人心,在现实中还有极大的意义。他说,客家家训的精华,仍值得后人学习,同时,更能让后人在传统中找到为人处世的自信。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