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通讯员 方文杰 颜素真)
1
乡土记忆,是一笔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俗风情、古建遗址、传统技艺等。最近,厦门市思明区沙坡尾社区接连举办16岁成年礼、海普仪式、放水灯等民俗活动,为社区营造注入文化内涵。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我们该如何挖掘乡土文化,留住乡愁,再造我们的魅力社区?怎样吸引在地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营造?台湾社区营造有哪些成熟的做法和好的经验?
2
观点碰撞
特邀嘉宾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 石奕龙
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 陈耕
台南市文化协会创会理事长 郑道聪
乡土记忆是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
听涛君:思明区沙坡尾社区举办了十六岁成年礼、放水灯、海普仪式等民俗文化活动。请问举办这样的民俗活动,对于传承、挖掘乡土文化,为社区营造注入文化内涵有什么帮助?
石奕龙:沙坡尾是厦门闹市里的唯一避风坞,是一种乡情的记忆。100多年前因台风发生的三场船难,造成很多渔民遇难,此为海殇。如今提起这段闽南渔民的辛酸史,很多人似乎早已忘却。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变迁,具有百年历史的沙坡尾避风坞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只剩下一小段被演武大桥隔离的避风坞和一排破旧的老渔楼。今天,沙坡尾龙珠殿举办海普仪式、放水灯活动,就是遵循传统仪式,祭祀那些因灾逝去的劳苦大众。这也让人从中感悟到那份充满慈爱、渴望和平的中华传统文化。当然,举办海普习俗活动,最好要与闽南文化传承相结合、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吸取精华,去除糟粕。
陈耕:沙坡尾承载着厦门过去的历史与荣光。如今虽然没有了渔民作业,渔船成了摆设,但渔港文化却是真实存在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延续它的最好方式,是使之寓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之中。在这个意义上,这些渔民正是厦门海洋和渔业史的最佳保存者。通过海普等民俗文化的现代解读,可以教育后代,让后代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同样的一个仪式,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参与,来学习传承文化。
郑道聪:在台湾元宵民俗活动中,除灯会、猜谜外,最负盛名就属“北天灯、南蜂炮”。平溪放天灯风俗始于元宵时节防盗互助之用,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演化至今,放天灯的目的已成为延续传统的单纯民俗活动了。在社区营造中,我们通过文化资源的整理,收集老材料、老庙里的古早东西,重新唤醒集体记忆,延续一个民俗活动,掌握文化话语权,凝聚住户的社区意识。不管怎么样,文化会流变,基本仪式和核心都不会改变。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