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乡里 一家八口惨被杀害
然而,好景不长。
1941年冬,珍珠港事件爆发,战情急剧扩大,波及南洋各地华人安全,苏洛岛的商店也纷纷歇业,全岛风声鹤唳,家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陈承国一家也在市外另觅住处,以避战火波及。
12月25日,圣诞夜,日军侵占苏洛岛,上岸后杀人如麻,吓得市民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于是,日军要求华人社会领袖出来组织群众,并规定所有居民必须申请“良民证”,否则开始清杀华人。
当地华人闻讯后,赶紧上山请求避匿在山中的陈承国一家出面拯救全侨乡里。尽管担心日军恐设奸计,但陈承国兄弟依然下山营救。
结果,日军一面巧借名义拘捕陈氏兄弟,一面包围陈承国在山上的一家人,郑榴(陈承国夫人)、陈体兰(陈承国侄子、陈淑惠父亲)、陈体锦(陈承国长子)、陈启民(陈承国次子)、陈文聘(陈承国孙子)、陈庆云(陈承国弟弟)、陈允恭(陈承国侄子)以及三名店员共11人,全部被押入狱。陈家资产悉数充公。
1942年1月9日,因不屈不挠,被押的11人全部被日军杀害。
支援抗战 父亲远走菲律宾
实际上,陈淑惠的父亲陈体兰,原本可以避过这场灾难。“我的父亲,14岁私塾毕业,便被三祖叔父带去了菲律宾。1936年,他回到国内,在三祖叔父的帮助下,在厦门置下了两间店面,经营布店和药店,原本打算要定居厦门了。”
不料,一年后,抗战爆发。“不得已,三祖叔父将厦门店面的资金全部抽走支援抗战,1938年又把我父亲叫回菲律宾,协助他一边经商一边抗战。没想到,父亲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那时,陈淑惠刚刚出生不久,还未满周岁。“我连父亲的脸都没有记住,他就走了。现在,只能在照片里看看他。”手握父亲的照片,陈淑惠老泪纵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苏洛岛与国内的邮路就断了,我和母亲当时住在永春,直到1946年,我们收到华侨抗日烈士证书、抚恤金以及一张刊载了陈承国一家壮烈事迹的报纸,才知道父亲和多位亲人都已经不在了。”说到这里,陈淑惠双手捂着脸,再次泣不成声。
当地侨胞 为烈士立碑缅怀
二战结束,菲律宾苏洛岛光复后,当地侨胞觅掘忠骸,将陈承国一家八口与其他抗日烈士的遗骨一起,重葬于义山的华侨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以此缅怀先烈。
1988年,在二女儿的支持下,陈淑惠和老伴第一次飞往苏洛岛,终于来到父亲和亲人的坟前。那年,她已经50岁了。“当时,一下飞机就狂风暴雨,我们一下子全身都被淋湿了,我想一定是父亲知道我来了,一下子就大哭起来。”满头白发的陈淑惠几度哽咽地回忆道。
回到厦门后,陈淑惠的姑姑又从菲律宾寄来家书,详细回忆了当年发生的故事。她的姑姑,正是陈庆云的女儿陈桂珍,当年侥幸逃过一劫。
后来,陈淑惠将自己从菲律宾收集及多年收藏的资料捐赠给了厦门华侨博物院,“我希望,历史能够记住他们”。
相关新闻
厦登记在册烈士2310人
今天是烈士纪念日。今天上午,厦门全市党政军领导和社会各界代表将在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前举行烈士公祭活动。
导报记者从厦门烈士陵园了解到,截至目前,厦门登记在册的烈士共有2310人,包括厦门籍烈士和外地籍在厦牺牲烈士。其中,有1061人葬在厦门烈士陵园,但只有527人有姓名可考,还有534人为无名烈士。
这些烈士分别出自5个历史时期:大革命时期(1921年7月—1927年4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4月—1937年7月)、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1949年9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年10月至今)。
其中,登记在册的烈士数量最多的两个历史时期为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另外,还有大量在战争中牺牲的人没有留下姓名,且无从考证,成了无名英雄。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