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学文先生展示《黄莺打桃鸟无情》
漳州新闻网讯(刘建龙张艺生朱少文文/图)近日,84岁的东山县著名画家谢学文向笔者展示了一幅1998年他创作的国画《黄莺打桃鸟无情》,画作上特别加上《<铜山十八景>写生创作后记》。他指着画中风动石右侧的一块景观石,激动地说:“这块石头背后有一段谷文昌书记与《铜山十八景》的故事。”
1952年东山解放初期,东山老百姓建房下基础、砌墙和装修用的石材比较紧张,很多人便把各处可见的石头开采作为建材,一些风景石、奇石甚至名人石刻也未能幸免。位于铜陵镇大伯公山上一块俗称“大伯公印”的巨石及明嘉靖巡海道蔡潮书写“意净心空”的石刻也被人炸毁。当时,风动石旁一块风景石也被人打上了炮眼。曾任民国时期东山县第一任县长的谢又秋老人得知后,急忙向时任县长谷文昌报告。谷文昌迅速派人制止和守护,这才避免了这块景观石和风动石受到破坏,他还指示文化单位立碑保护文物古迹。
此事过后没多久,谷文昌把谢学文叫到身边,“小谢,你去画一画东山十八景吧,完成后再办个专门的画展。”原来,之前“大伯公印”“意净心空”石刻被破坏,景观石险遭厄运的事让谷文昌痛心不已。鉴于此,他觉得有必要将这些名胜古迹画下来。“铜山十八景”是东山历代文人对铜山古城胜景的总结,最早出自于《铜山志·明铜山所志》,后清末民初东山著名书画家马兆麟在《咏铜山十八景》诗中对前人的“铜山十八景”做了修正并最后定点,成为马氏“铜山十八景”。
创作铜山十八景,就得去写生。而谢学文并不知道所有十八景的确切方位。谷文昌提出让对东山文史颇有研究的谢又秋带路、说明景意。于是,谢学文在谢又秋老先生的带领下进行写生和创作。一个多月后,谢学文的系列画作《铜山十八景》完工。在谷文昌的支持下,《铜山十八景》专题画展在当时县城铜陵镇顶街举办,产生强烈的反响,“谷县长是想教育大家,东山处处好风光,要爱惜和保护东山的名胜古迹。”
1956年的一天,时任东山县委书记的谷文昌又把谢学文叫过去,要他再创作一套铜山十八景油画。谢学文不明白用意。谷书记解释说,他想把这些画挂在县委会议厅,以教育党员干部要保护文物。后来,谷书记还让人将这些画一一拍成照片,作为馈赠宾客的礼物。
在谷文昌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谢学文特意在《黄莺打桃鸟无情》的画作上添上了《<铜山十八景>写生创作后记》,记述谷文昌保护文物古迹的这段故事。谢学文满怀深情地说:“这些事虽已过去五六十年,但是谷书记热爱东山、保护文物古迹的举动令我终生难忘。”
![]() |
![]() |
责任编辑: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