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说青年时期的戎马生涯,郭老陷入了回忆。
依然保持着军人的生活习惯,将被子叠得一丝不苟。
郭老拿出保存数十年的黄埔军校毕业证书。
子女在阳台种了一些瓜果,郭老会帮忙浇水。
东南网9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图/文)93岁的抗战老兵郭昆山,是泉州晋江人。
1939年春天,国民党将领李良荣来福建征兵,号召知识青年参军报国。这时17岁的郭昆山毅然决定投笔从戎,报名应征。经过3轮考试,泉州各地区共录取了500人,集中到南平培训,边劳动边学习了两个月,最终在其中选出50个福建学生、50个来自南洋的华侨学生,共100人进入黄埔军校深造。
“在军校里,因为要和日本人打仗,所以很多同学在外语选修课里都选了日语,我也是。”郭昆山回忆起在黄埔军校的学习生涯。黄埔军校的课程本来需要三年半,但1941年,由于前线急需补充作战力量,郭昆山这一届学员提前毕业,郭昆山被分配回福建奔赴前线。在第二、第三次闽海战役中,郭昆山参加了福州五凤山战斗、福州大小北岭阻击战、闽东追击战等战斗。
“当时我是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0军80师238团第二营的排长。”郭老清楚地回忆道,第一次打仗是第二次闽海战役,从1944年9月28号开始,打到10月4号结束。“当时我们那个连驻在仓山,28号,日本第二十三混成旅在连江登陆,福州发起了警报,我听到警报很兴奋也紧张!”郭老说,“但是我们不怕死!是准备牺牲的!”
1945年8月15日,郭昆山所在的部队追着日军来到浙江临安正要攻打附近的杭州城,“休息吃午饭的时候,营长突然跟我们说,鬼子投降了!”郭昆山说,当时大家都高兴极了,“抗战多年,终于打败了日本鬼子,可以开始建设我们的国家了。部队直接去接管杭州,接受日军投降,市民夹道欢迎,还放鞭炮庆祝。”
1948年,郭昆山离开部队,来到厦门追随他的老战友、好朋友许祖义,进入《江声报》工作,后来成为一名记者,与许祖义一起,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地下工作,秘密帮助中共地下党。
解放后,郭昆山继续留在报社工作,此后还参与了厦门海堤建设。1957年,他调到厦门市图书馆工作,直到1985年离休。
责任编辑:王超 |